返回
顶部
阜宁县管计村发展集体经济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宽阔通畅的村中心道路两旁,“二月兰”肆意绽放;村部门前的“红枫树”娇艳欲滴。春日里,盐城市阜宁县益林镇管计村到处呈现一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

特色经济种植基地在热火朝天地修整中,现代化大棚里蔬果郁郁葱葱,工业园区的服务队穿梭忙碌……这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背后,是该村党总支书记裴德玲带领村民奋斗5年发展集体经济的成功答卷。从2020年接任管计村党总支书记时的村集体经济收入18万元,到如今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跃居益林镇前列,背后是裴德玲这位“铁娘子”用行动诠释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真谛。



用金钥匙打开致富门。上任伊始,裴德玲就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针对管计村地处镇郊,镇南工业园区坐落村内的优势,将产业布局化作“十指弹琴”,实施实体门店、特色产业、园区服务、土地流转等多元化发展集体经济格局。她抓住镇区海陵古街改造提升,商业氛围渐浓的机遇,率先到海陵古街创办实体门店古街花卉店,开业短短半年时间,实现营收10多万元。她推动成立农民合作社,种植经济作物茨菰500亩,每年可增加收入15万元。对现有临近报废期的200亩高效设施农业大棚全面维修,提高大棚使用价值和利用效率,并重新发包,每年可增加收入19万元。将流转至村集体的200亩旱地进行改水,每年可增加收入4万元。组建工业园区服务队,为园区提供环境卫生服务、安全督导和矛盾调处,每年增加收入10万元。实施小田变大田溢出土地180亩,每年可增加收入20多万元。老校舍盘活出租每年可增加收入2万元……同时,投资收益、资源发包等也各自形成稳定收入。这些创收项目如同金钥匙般,让管计村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大关,较5年前增长超五倍,这些数字见证了管计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时代蝶变。

在荆棘中闯出新天地。“做事情就要办一样,像一样!”这是裴德玲常挂嘴边的工作信条。面对发展中的“拦路虎”,她展现出超强韧劲,挑灯学习政策法规,跑相关部门咨询,找打开群众心结的“老娘舅”等,用“跑断腿”换来群众的张张笑脸,赢得群众赞誉。

学习是她破解难题的利器。赴浙江培训考察现代农业;赴邻近村学习集体增收项目经验;在相关场合遇到先进“案例”就灵感迸发……这些积淀转化为裴德玲在管计村的创新实践。即便在对困难群众的慰问品采购这样的细节上,她也坚持“按需定制”,建立困难群众需求台账,让每份温暖都精准送达、精心到位。



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管计村在突出集体增收的同时,强化村级事务管理,以全域为目标,绘制“土地、资产、资源”一张清单,对村集体土地、四旁地和空闲地等集体资源登记摸清底数。制定一个标准,明确治理范围和工作制度,实现集体资源“一张图”管理。对不合规合同分别进行劝导收回、协议收回和依法收回,推动村所有合同在平台公开规范发包,所有账目及治理增收使用情况及时在村内公开,让群众感受到全过程、全方位的透明和公正。发挥“村民议事室”主导作用,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村级事务,监督治理工作依法依规开展;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维护公序良俗。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治意识、法治意识和德治意识,形成公私界限分明、干群责任明晰、基层治理规范、集体经济壮大、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善治新格局。

“集体经济壮大了,就要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裴德玲还切实将增收账本转化为民生清单。近年来,先后流转土地2000多亩,新建泵站3座、拆建桥梁8座、新建防渗渠3条、新建涵洞3座、新建水泥路7条,件件实事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

通讯员 尹姿羿 梁嘉文 张洪文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