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南京:“创新裂变”激活南京“智”造新动能

探访5家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航天产业企业

江苏南京:“创新裂变”激活南京“智”造新动能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莹

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作为南京重点打造的战略新兴产业,航空航天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已呈现出蓬勃的集群发展态势,产业核心技术持续突破、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发展基础持续夯实。

智能工厂内,机械臂正以0.02毫米的重复定位精度组装航空传感器,实时数据在5G网络中飞速流转;长江上空,搭载4D雷达的农业无人机穿梭于航道与农田,每秒处理2000组环境数据……4月15日,记者前往栖霞区、秦淮区、江北新区、江宁区,探访了5家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装备企业,进一步感知南京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脉动。

创新领航,“南京造”遨游星辰大海

走进南京英田光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展厅,一面蓝色“星空墙”上刻着的10个大字“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道破了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定位与雄心。

“成立20多年来,我们坚持以精密光学系统解决方案为核心竞争力,致力于提供卫星激光通信系统解决方案及相关产品。”该公司总经理周子元介绍,企业先后获得近80项专利授权,其中37项发明专利参与过“嫦娥工程”“天问探火工程”“祝融号”“海洋二号”等多个国家重大项目建设。

精密光学如何助力航空航天?周子元以去年5月3日“奔月”的嫦娥六号探测器举例,他将光学元件形象地比喻为设备“眼角膜”,“要顺利取得宝贵的月壤,嫦娥六号首先要清晰地‘看到’月球土壤的彩色影像。”与普通摄像镜头不同,为了满足更高精度和更为严格的环境要求,英田光学从工艺评审到光学元件加工,确保光学元件面对温差、辐射等月球极端环境条件下仍具有良好作业性能。

中电莱斯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科莱斯”)是中国民航空管系统国产化的引领者,建有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形成覆盖起飞到降落全过程的、完全自主可控的航空运输产品体系,为全国80%空域提供安全保障服务。其研建的全国流量管理系统,助力中国民航空管运行管理中心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中心,构建全国流量管理“一盘棋”,大力提升我国空中交通管理运行效率。

从火箭发射、卫星制造到应用服务,从原创突破到核心技术攻关,近年来,一批“南京产”“南京造”的创新产品“乘势升空”,遨游星辰大海。

目前,南京航空航天企业主要集中在动力系统、机电系统、航电系统、航空材料、无人机等领域,集聚了中电国睿、电科莱斯、晨光集团、南京机电、航发轻动等近百家航空航天重点企业。在产业空间布局上主要集中在南京空港枢纽经济区、白下高新区、六合科技创新港、浦口高新区和麒麟科创园,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

前瞻布局,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

2024年,“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凸显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乘着中央政策东风,南京加快布局低空经济,抢抓这一新兴产业“风口”,竞逐“低空之城”。

走进位于江宁开发区的拓攻(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架架无人机正排着队等待工作人员进行组装。检测、调整,试飞,一切井井有条。这个南京制造的无人机品牌,年营收额已突破2亿元,产品远销东南亚、日韩、欧美等区域。

谈及当下的重点产品,企业总经理张羽难掩自豪:“我们的丰鹏700农业无人机,堪称‘全能型选手’。在原有产品基础上全新升级,最大载重可达70公斤,适用于大田、果树、丘陵等全地形场景。它能实时建图,单次航测最大支持200亩,且安全性能大幅提升,全新升级的4D雷达,最大探测距离达150米,极速飞行时也能稳稳刹停。”

2024年,电科莱斯旗下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落地江苏省低空飞行服务中心系统平台建设项目,通过与省交通运输厅组建联合论证团队的方式,围绕“打造省—市两级管理体系”的目标,率先打通了省域内军民地三方协同管理机制与业务流程,并规划建设了涵盖空域服务、飞行活动管理、全域态势监视、数据服务、应急协调管理等5大核心功能,旨在实施全省空域统筹管理职能,基本实现对低空飞行活动的有效感知和有序管理。

“低空飞行点密、量大、分散,航线数量、航空器数量、飞行频次都呈现指数级增长,建立高效低空飞行服务平台非常重要。”莱斯信息低空事业部负责人介绍,研发团队发挥在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的技术优势,完成了低空空域管理、计划管理、飞行流量监视、航空气象、航空情报、统计分析等功能模块的软件开发,已经进入试用测试阶段。

据悉,2024年,南京低空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已累计获批空域88个片区,总面积1921.4平方公里(包含南京都市圈滁州空域2个片区,面积55.52平方公里)。根据《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南京力争到2026年,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发展超500亿元,推动全市低空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智造”竞速,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崛起”

在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安全生产、人员配备等全生命周期信息,都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至一个集中的“数据驾驶舱”。当列车车厢完成总装后,通过操控遥控器,即可实现“车跟人跑”的高效倒运方式。

“过去发现问题需要层层上报,现在通过‘数据驾驶舱’,工位长能实时协调生产,效率提升肉眼可见。”中车浦镇有关负责人介绍,借助5G网络与工业互联网,工厂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智能物流车根据指令自动配送物料,工人手持无线智能扭力扳手精准作业,车间生产效率平均提升7.7%,单车装配效率跃升40%。更令人惊叹的是,通过三维装配工艺仿真系统,车辆设计到生产的周期大幅缩短,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提升5%。

距离中车浦镇30多公里,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生产线上的“主角”是一群不知疲倦的机器人。它们承担着装配、质检等高精度任务,与人类工程师协同作业。科远智慧品牌部经理仲从庆向记者展示了最新成果:“引入智能质检机器人后,实际生产效率提升了37%,产品良品率从80%跃升至97%。”

在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的双重驱动下,科远智慧正加速扩张。2024年,企业“两新”政策推动设备投资增长15.7%,研发投入占比超11%,新客户比例增至25%。在能源电力、钢铁冶金等领域,科远研发的工业机器人已形成规模化应用。

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全国首批“5G+工业互联网”试点城市,南京正以“梯度培育”模式推动智能工厂建设。目前,全市累计建成24家5G全场景工厂,7家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中兴通讯滨江工厂更成为国内首个五星级5G工厂标杆。

中车浦镇与科远智慧的创新故事,映射出南京以5G、AI、工业互联网为引擎,推动传统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跃迁的坚定步伐。未来,随着更多“灯塔工厂”的崛起,这座古都将持续书写“中国智造”的南京篇章。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