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文化中国行|春花古建两相宜·张謇亲植“绝绝紫”,百年双生如约开

【编者按】春花烂漫,处处游人涌动。遍布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建筑遗产的江苏大地上,春花+古建成为出片顶流。花园城市久久为功的建设与管理,建筑遗产步履不停的修缮与利用,共同造就了这般胜景。让我们跟随春花的指引,一路赏读城市与建筑。同步关注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新华日报视频号欣赏大美影像,参与新华日报微博话题互动#pick春日花花与古建最美组合#,为飞檐翘角与繁花相映之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call!

“紫藤银藤盛开,进入高潮期。”四月中旬,南通博物苑自然园林部主任赵翀在微信的晒图惊艳朋友圈。濠南别业紫藤花开的消息不胫而走,南通人一年一度踏青赏花的“重头戏”正式上演。

濠南别业双色紫藤如瀑布般盛放。李世杰 摄。

灰褐色的枝蔓缀满嫩绿的芽包,蜿蜒至屋顶的根系盘根错节,花苞簇簇绽放,铺满濠南别业的门头。西侧开白花,别名银藤,飞瀑泻玉,疑闻环珮璆然;东侧开紫花,藤花紫蒙茸,藤叶青扶疏,寓意紫气东来。璎珞珠垂,蓬蓬勃勃,从花下走过,阵阵清香,沁人心脾。二十多天的花期,从清晨到日暮,爱花之人定然不会错过。

濠南别业为先贤张謇故居,始建于1914年(民国3年),由南通籍著名建筑师孙支厦设计,是一座融园林和住宅为一体的建筑群,整体建筑外观被誉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西方建筑艺术相结合的典型作品。

濠南别业历史照片。

穿越百年,花开如昨。赵翀介绍,日军于1938年占领南通后,濠南别业成为日军松甫部队的司令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绥靖司令部的一个机关驻进濠南别业。南通城解放后,韬奋印刷厂迁入濠南别业办公,此后又有数家机构搬进迁出。每次“易主”,建筑内部结构都或多或少有所改变。直到1983年,南通博物苑管理后,在维修和复原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根据相关历史照片和张謇日记记载,故居陈设陆续复原。

周末,南通博物苑内游人如织,一睹这份难得的“春日限定”。“张謇先生的家国情怀、诚信品格令我敬佩不已。”记者采访时恰巧碰到南京町珀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庭璨跟随团队参观濠南别业。刚进入正厅,李庭璨就被墙中央悬挂的对联“未镂已雕,不扶自直;垂德而处,虚己以游”吸引,停步驻足,感悟良多。现在,濠南别业已成为学习张謇企业家精神的重要阵地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张謇亲植的“绝绝紫”,成为追花人的打卡地。李世杰 摄。

“可以帮我和紫藤拍张照片吗?”游客苏芊来自常熟,她身穿一袭紫色旗袍,站在紫藤花瀑前留下了这一难忘瞬间。苏芊在“小红书”上刷到南通博物苑紫藤花开的消息,利用周末时间专程来此打卡。

紫藤花就像“春日礼服”,为濠南别业增加了一抹亮色。1923年3月15日,张謇先生在日记中写道:修藤移来七八载,芟骈理颖植架抚……三年蔓交叶覆蓋,高不过丈平屠苏。根据诗中所记,移栽后长势良好,近三年后才长成藤蔓纠缠、绿叶茂盛的样子。两株紫藤正是当年张謇先生亲手所植,据推算树龄有近120年,目前是国家二级古树名木。

从空中俯瞰,紫白两色斑驳交织组成一颗“爱心”的形状。李世杰 摄。

为了保护这棵百年紫藤,南通博物苑没少花心思。“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精细、小心。”南通博物苑自然园林部科普专员沈寒月告诉记者,原有花池太小,随着紫藤花个头增长,花池所能提供养分愈发不足。经过研究,在不破坏原有历史建筑的前提下,将花池扩大,松土施肥,丰富养料。每年紫藤花期一过,还要进行修剪,剪去多余枝干,保证养分直供主干。每日检查也必不可少,及时去除干腐树枝,避免染病。日复一日精心养护,第二年才能开出饱满花簇。

与这棵百年紫藤一起“走红”的还有紫藤花种。2022年起,南通博物苑推出“紫藤花开”系列文创产品,如茶杯、围巾、徽章、书签等产品,尤以“紫藤种子”卖得最火。南通博物苑将紫藤花种带到全国各地,国家自然博物馆、中国科技馆去年就收到了这份特殊的礼物。

百岁紫藤与故居,无声诉说张謇实业救国的传奇。李世杰 摄。

张謇的博物馆事业、张謇企业家精神,如同百年藤花的种子,至今生生不息,撒向更多的地方。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