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行走长三角|互联互通,同城生活触手可及

上午在西湖边看诗画江南,下午到苏州古城品园林风情,晚上在外滩感受撩人夜色……交通互联,让长三角半小时生活圈、一小时通勤圈、24小时包邮圈加速走进现实。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六年。一幅幅关于百姓出行、求学、旅游、就医等方方面面的“双城生活”成为日常图景。

 钱念秋 摄

跨省高铁天天爆满,“双城通勤”将遍地开花

今年“五一”,长三角“南大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成为旅游“爆点”,5天接待游客138.65万人次,增长48.8%。咖啡、露营基地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成为吸引年轻人的一个个网红打卡点。

对于温州市苍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敏来说,长三角铁路的每一条新消息都让他振奋。“我们的游客有三分之二来自长三角地区。”他期待,轨道上的长三角“跑”出更多加速度,为苍南这座县城带来更多“流量”。

 长三角互联互通,为苍南县旅游带来新的增长点 采访对象供图


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以来,长三角地区基本实现“市市通高铁”,成为全国铁路路网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上海和南京之间,运营时间内3—4分钟就有一班;紧邻上海的苏州地区,现在每天8点前开出往上海方向的早通勤高铁列车20趟,几乎趟趟爆满,“双城生活”越来越方便。江苏所有设区市全部开通进京达沪高铁列车,“一网覆盖江苏、一票走遍全省、一站发往全国”逐步变为美好现实。6月15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施第三季度列车运行图。调图后,长三角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总数达1325.5对,货运列车开行总数达1345.5对。

到2025年,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轨道上的长三角基本建成,铁路网密度将达到 507公里/万平方公里。类似“苏州—上海”“嘉兴—上海”“南通—上海”这样 “双城”通勤的模式有望遍地开花。

接下来,江苏将加强与周边省市联动协作,共同推动沪苏湖高铁年内建成通车,加快推进北沿江高铁、通苏嘉甬铁路等干线铁路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合宿铁路宿迁至泗县段、宁宣铁路、扬镇宁马铁路镇江至马鞍山段、宜湖铁路、宁杭二通道以及水乡旅游线、沪苏锡常、如通苏湖、苏淀沪城际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不断完善省际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确保省际互联互通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见效。

省际公交不断“上新”,跨省串门更方便

如今,三省一市的互联互通已从“接通血管”逐步升级到“打通经脉”。

“这下我们去广德就方便多了!”早上6点30分,342路公交车准时在宜兴市太华镇汽车客运站拉上乘客,向安徽广德方向徐徐驶出。

 图源: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


票价2元,日发班次12个,全线里程14公里……这条刚“上新”的跨省公交线路,打通了宜兴与广德的公交网络,实现两地公交的无缝换乘。

跨省公交是区域交通网络里的一根重要链条,也在加速着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的进程。广德、宜兴地处江浙皖三省交界,都是拥有吴文化色彩的江南水乡,同时也是长三角“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的重要成员。跨省公交线路的开通,不仅能促进两地交通互联互通,也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间产业联动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毗邻地区动力十足。

江苏溧阳市到安徽郎溪县有195路、浙江湖州长兴县到江苏宜兴市有118路、江苏昆山市与上海青浦区有示范区6路……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22日,长三角省际毗邻公交累计开通108条线路,省际毗邻公交市级节点覆盖率已超过76.2%,县级节点覆盖率近77.2%。

就医购药更便捷,异地享受“同城服务”

长三角交通路网越织越密,人员流动日趋频繁。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持续分类推进各领域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协力勾画民生福祉最大同心圆。

 咨询异地就医政策 赵杰 摄


例如,得益于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中的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长三角三省一市群众可以享受异地就医“同城服务”。

2018年,上海会同苏浙皖三省医保局试点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目前这一便民服务涉及长三角41个城市2.45万家医疗机构,累计结算超3300万人次,减少群众垫付近56亿元。

江苏不断推进长三角基本医保公共服务更加便利共享。江苏开展临时外出就医人员自主备案,目前全省13个市已依托“江苏医保云”APP全部开通服务,打造长三角地区临时外出就医人员自主备案“免审秒办”高效模式。

长三角地区跨省异地就医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4月底,江苏开通长三角地区跨省异地就医联网医药机构43476家,跨省直接结算636.03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107.76亿元,参保群众在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购药更便捷。

一卡畅玩,近200家旅游景区“同城待遇”

周末假期去哪儿玩?长三角说走就走。长三角地区气候适宜,山清水秀,既有良好的旅游产业基础,又拥有旅游消费愿望强烈、旅游消费实力强劲的旅游消费群体。是许多人心之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钱念秋 摄


一张社保卡,不仅仅是群众就医买药时才会记起的“小卡片”,更是承载起待遇发放、休闲娱乐等多个服务功能的“惠民卡”。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截至2023年底,长三角区域实体和电子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已分别达到2.39亿和1.89亿。长三角区域39项人社政务事项,以及公安、民政、医保等部门部分政务事项支持群众凭卡办事。

为游客带来福利,江苏推动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在4A级以上重点旅游景区、市级以上公共文化场馆一卡通通道刷卡入园入馆,通过加载“水韵江苏”数字旅游卡,率先实现省内13个设区市近200家旅游景区同城待遇。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苏宁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