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只此“青绿”,映照江苏一路前行

《江苏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于6月5日也就是“世界环境日”正式施行。《条例》共7章84条,至此,我省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有了具有统领性的综合法规。此次立法系统总结江苏加强生态环境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将其上升固化为地方性法规,具有鲜明的江苏印记。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将“环境美”作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鲜明标识之一。江苏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将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重大要求践行在“青山绿水间”,只此“青绿”,映照江苏一路前行。从新时代江苏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看,在经济保持稳步发展的同时,全省不断强化高水平保护,强力“治污”,大力“添绿”,主动“留白”,生态环境质量稳步好转,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省域范例。如今,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触手可及,新时代鱼米之乡绿意更浓,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新图景正徐徐展开。全省PM2.5浓度连续3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率为79.9%;“十四五”以来,全省共完成造林绿化71.35万亩,城市公园1504个、口袋公园2000多个,城市绿道超过5000公里,市民们“推窗见绿、开门见景、移步进园”,乐享“绿色客厅”。乡村也不断扮靓“绿空间”,打造“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美丽乡村新图景。

江苏跨江滨海,湖泊众多,水网密布,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水韵江苏”的美名由此而来。在这片土地上,水资源的生态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江苏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化工围江”的生产岸线蝶变成绿意盎然的“生态岸线”。如今,站在南京燕子矶头,看大江东去,领略江矶之壮阔。漫步幕燕滨江风光带,赏水天一色,感受长江“最美岸线”的魅力。在新济州国家湿地公园,草木葱郁,深林密树间,鸟鸣婉转,并不时有江豚从水面探出脑袋,生物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画面折射出近年来南京长江大保护的成果。太湖治理是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经过十多年不懈努力,我省太湖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太湖水域水质和藻情均创16年以来最好水平。夏日的太湖边,但见远山如黛,岸边芳草如茵,绿树掩映,彩虹步道、亲水平台点缀其中,引来游人如织,成群结队的鸟儿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哪儿环境好,鸟儿最知道。”目前,全省鸟类种类达48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23种,不少候鸟变“留鸟”。“水韵江苏”到处呈现出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比肩而立的绿意盎然生动美景。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需要保护生态,也需要推进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实现“生态绿”和“发展红”不断双向奔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镇江世业洲,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守绿换金”,小镇出圈更出彩,如今成了游人网红打卡地;2023年,南通沿江沿海生态带实现430公里全线贯通,一条风光秀丽功能完善的最美堤顶公路镶嵌于南通沿江沿海,串联起沿线村镇,大江大海风光带、江海风貌城镇带、诗意田园乡村带、沿江科技创新带和沿海高水平产业带次第呈现;GDP增速年均8.16%、单位GDP能耗强度下降24.3%,在这一增一降之间,常州找准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实现了“颜值”与“价值”的双赢。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江苏生态环境根本性改善的“拐点”还没有到来,生态保护任重道远。新征程上,以《条例》施行为契机,更加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更实举措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更大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更为系统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更高标准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更强动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让“绿意盎然”早日成为每个江苏人触手可及的幸福。(陈宝泉/文)  

校对 张静超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