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厚植“数字沃土”,奏响“田园牧歌”

近日,中央网信办等六部门联合发布《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印发《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为各地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提供了“路径图”“施工表”,标志着我国数字乡村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建设数字中国,数字乡村不可或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越来越多应用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三农”服务各个环节,乡村的种植、养殖、加工、营销的数字化改造正在有序推进并不断完善,智慧农田、智慧牧场、智慧大棚等新型农业生产载体建设蔚然成风……随着数字乡村建设步伐的不断深入,数字化浪潮正深度浸润万千乡村,广袤田野上奏响数字时代“田园牧歌”。

因“数”而谋,夯实大国粮仓“压舱石”。仓廪实,天下安。去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丰产丰收,凝聚着几代人的辛勤耕耘,折射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相关数据显示,在农业生产方面,我国农业生产信息化率已经超过25%。随着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农民摆脱了“一腿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模式已逐步成为农业发展新引擎,推动粮食生产有“智”有“质”。端稳中国饭碗,保证粮食安全,领先的农业科技是最大的底气。只有全力以赴保持粮食稳产增产好势头,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赋能作用,必能赢得粮食安全的战略主动,让大国粮仓的支撑保障越来越坚实。

乘“数”而上,铺就产业融合“致富路”。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农业科技现代化,农业科技现代化与数字技术密不可分,数字化和产业的深度融合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当前,数字要素正改变着农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产品和工业品双向流通、电商基础设施不断加强,2023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49万亿元,农村电商、直播带货、乡村旅游等繁荣发展。从构建加工厂、仓储、物流、电商平台一体的生态循环圈,打通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产业链,到通过数字化贸易、提高产业附加值、形成新兴产业、重塑产业需求端等途径,为“乡土气”的资源赋予新内涵、新名片,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数字乡村建设,为农民群众带来了沉甸甸的收入大礼包,也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向“数”而行,按下乡村善治“加速键”。“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要求之一,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乡村的广泛运用,不仅深刻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为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了高效的创新路径。无论是大力推广“互联网+党建”,让广大农民得到更好的组织引领,还是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不断深化信息惠民服务,再或是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了乡村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内容的精细化,治理理念的人本化,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盐城 海棠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