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同饮一江水 共赴山海情 江苏南通与陕西汉中对口协作谱写发展新篇

“1314公里,是江苏南通到陕西汉中的距离”,这个说法在汉中很流行,尽管数字未必精确,但人们相信,这代表着两座城市之间神奇的缘分:一生一世,双向奔赴。

大海回应着大山的呼唤,长江牵系起苏陕的情缘。从实现脱贫摘帽到推动乡村振兴,来自张謇故里的人们,在张骞的家乡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他们的热情、他们的理念、他们的行动不仅改变了汉中的面貌,也让两座城市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回望来路,他们可以自豪地说一句:无愧亦无悔。

依托汉中各县(区)自身资源禀赋,通汉工作组协助当地将农文旅深度融合,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农历三月初三,西乡县的罗镇茗园,举办了一场盛大活动,热力四射的音乐嘉年华和篝火晚会,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在音乐和狂欢中,堰口镇三月三文化旅游节完美收官。

罗镇茗园,是西乡县的四大茶园之一。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产茶县,西乡境内茶园遍布,山间延绵的茶田,宛如一幅巨大乐谱,辛勤劳作的茶农们十指轻奏,谱写出勤劳致富的生动乐章。在苏陕协作资金的支持下,罗镇茗园耗资近千万元,新建了观光步道和精品民宿,旅游基础设施的大幅改善,为其未来的发展构成了强有力的支撑。

图片


图片


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将农文旅深度融合,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是南通各驻县(区)联络组的工作重点之一,并且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在秦岭腹地的佛坪,当地联络组帮助王家湾村建起了七彩草莓采摘园,又共同规划布局,完成了村内的绿化和亮化,稻田帐篷露营、9D环幕飞行影院、山间咖啡屋、非遗木工坊,一个个新鲜项目的落地,让王家湾村逐渐成为佛坪县新晋的网红村。2023年夏天,王家湾村主办的啤酒音乐节,前后七天共吸引两万多省内外游客前来打卡,这一数字已接近佛坪常住人口。

图片

图片


在朱鹮之乡洋县,由南通企业投资的“5000亩有机粮油基地”,通过稻鸭共生综合种养模式,找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平衡点,并在通汉对口协作机制的支持下,将生产出的有机黑米和稻花鸭销往长三角城市,为洋县的特色有机产业打开了市场、赢得了声誉。这一模式得到了央视的关注,随着相关报道的播出,洋县的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三国故地勉县,余家沟村先后获得苏陕协作资金450万元的支持,围绕金宝李的种植和销售,开发出农产品展示、云海晚霞观景、民宿餐饮等项目,走出了以产业促农旅、以农旅带产业的发展模式。在金宝李花开和丰收的季节,这里每天游客接待量超2000人次,预计今年村合作社收益将突破100万元。

通汉对口协作,延展了汉中农文旅事业的广度和深度,汉中资源禀赋与南通发展思路结合,走出了新路。  

“苏陕协作”产业园区,是南通帮助汉中发展县域经济、引导产业转移、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载体。

2020年交付使用的国动产业园,位于汉中西乡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内,是南通与汉中合作共建的首个“区中园”。在通汉工作组的支持下,先后招引江苏丰源服饰、南通佳可服饰等10余家东部企业入驻园区,截至2023年底,入园企业累计总投资3.2亿元,实现年产值8亿元,税收2000万元。


图片


对于西乡县而言,这是一个略显“超前”的项目,百亿级企业入驻、2000人的中央食堂、400间的宿舍、提供托管服务的儿童之家,全面的生活配套和高规格配置,无不展示着其打造服装产业转移新生态的“野心”。随着扩产提能的实现,国动产业园最终有望带动就业2000余人,其产业链的延伸,将逐步辐射全县社区工厂,带动全县群众增收致富。

与此同时,通汉工作组还以国动产业园为载体,进一步开拓两地劳务市场,互通劳务信息,在订单式就业技能培训、发布用工信息、引进输出劳务人员等方面与相关部门和企业展开合作。

作为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的城市之一,南通在产业规划、园区建设方面的丰富经验和市场资源,成为推动汉中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力。

在勉县,通汉工作组先后参与推动了苏陕协作中小微企业孵化园、海勉协作双创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三个园区的建设。

其中,海勉协作双创产业园,作为勉县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肩负承接东西部产业转移、推动本土企业技术革新的重任。该项目总投资6.63亿元,目前已投入约1.5亿元,包括苏陕资金支持415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入驻20余户中小微企业,实现产值约15亿元。目前,已有3家企业与园区签约,将新增就业创业人员800余人,带动脱贫人口就业100人以上。

今年5月,在陕西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中,评出“突出贡献县”共10个,勉县作为产业功能县入围。

城固,是汉中传统的经济强县,特色资源丰富,这里有全国最大的元胡种植基地,享有生物资源宝库等美誉。在苏陕协作的大背景下,城固县通过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迸发出新的活力。

通汉合作共建的江湾外贸轻工产业园、中医药产业园和智造机加产业园,累计招引10余户东部企业落户城固发展,带动就业2000余人。2023年,正骏金果、汇鸿电缆等8户企业,实际到位投资额2.349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18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2人。累计认定苏陕协作社区工厂8个,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556人,其中脱贫人口119人。是年,城固县荣获陕西省协助中西部产业转移先进县称号。

目前,城固县紧抓中医药产业园的绿色食药产业和智造机加产业园的汽车整装及零部件制造、航空零部件产业等主导产业,经驻城固联络组的不懈努力,落户智造机加产业园的房车整车制造项目即将投产。2024年度,城固县将进一步加大苏陕协作工作力度,投入3080万元苏陕资金支持中医药产业园和智造机加产业园的建设。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推动力。下一步,通汉工作组将通过两地高层次人才“组团式”援助、“派驻制”跟班学习,跟踪推进产业梯度转移,合力做大做强两地共建产业园区,促进区域协调、协同发展。

以人为刻度,以情为纽带,通汉对口协作8年,结出累累硕果。

《人民日报》曾撰文指出:“中国的脱贫攻坚是用人来丈量的,中国的发展也始终是以人为刻度的。”

自2017年起,南通先后选派4批92名干部、1430余名专业人才赴汉中挂职;9个县(市、区)与汉中 10个县(区)全面结对,并拓展延伸到基层——南通的65个镇、141个村、68家企业、8家社会组织分别与汉中70个镇、198个村进行结对帮扶,南通114 所学校、25家医院分别与汉中125所学校、22家医院组成结对关系,有效助推汉中10个县(区)的1010个贫困村于2020年2月全部脱贫摘帽,累计减贫18.5万户,涉及人口52.4万。

2021年开始,两地协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在此期间,产业协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消费帮扶、社会帮扶等重点工作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在历次国家考核中均获“好”等次。

2023年,通汉工作组引导落地投产企业 30 家、增资企业 16 家,实际到位投资 10.01 亿元;为 9 个共建产业园区引进入园企业 24 家,实际到位投资 5.45 亿元。全年统筹拨付财政协作资金 4.953 亿元,实施苏陕协作项目105个,另拨付到位额外财政资金732万元,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捐款、捐物折款1059万元;采购、帮助销售汉中农畜牧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 1.63亿元;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107人,其中脱贫人口2970 人。是年,在江苏稳定就业的汉中农村劳动力达到 7500 人。

与此同时,通汉工作组大力开展“四方双结对、共建示范村”创建,助力打造了南郑水井村、城固莲花池村等一批示范典型,协助培育乡村振兴示范村14个。

这一年,“南通·镇巴理论宣讲中心”名师效应逐步显现;“如洋一家亲 乡村共振兴”大型融媒体节目开播飘红;网红直播——勉县米皮线上一路畅销;佛坪、留坝农产品种植养殖深加工合作向纵深推进;陕西理工大学与南通大学、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与南通职业大学等开启校际教育合作新模式……

以人为刻度,以情为纽带,通汉合作结出累累硕果。同饮一江水,共赴山海情。南通与汉中的故事仍在继续,必将更加精彩。

总策划:张栩龙

采写:陈国强(执笔)

俞挺 王颖 陈杨 张琦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