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快快评 | 顺丰何以接连陷入“保价赔偿之争”



近来,顺丰接连陷入“保价赔偿之争”的漩涡中。

  9月13日媒体报道,杭州萧山的小刘近日在顺丰下单同城急送,把20克黄金送到住在拱墅区的客户处。20克黄金,市场价值约8000元,小刘特意进行了保价,保价金额8000元。不料2小时后快递员打电话说黄金丢了。9月11日,小刘接到了顺丰官方客服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对方表示“愿意赔付2000元”,小刘当即表示不接受。此事一度冲上热搜(详见今日快报A4版)。

  几天前,深圳一名夏女士投诉称,自己花费11000元买了一部全新未拆封的iPhone13 Pro Max手机,通过顺丰快递寄给江苏的家人,不料被弄丢了,但根据保价规则,顺丰最多仅能赔付1000元。尽管后来顺丰将赔付金额提高到2500元,夏女士还是无法接受。

  今年6月媒体报道,23万元成交的钻石寄丢了,顺丰根据保价只愿赔7万元。不必一一举例了。尽管“保价之争”牵涉不止一家快递公司,但作为行业中深得消费者高看的顺丰频频在“保价件”业务上“翻车”,令人错愕。一个向来以安全可靠为“卖点”的公司,给出如此糟糕的“成绩”,真是令人失望。顺丰方与其和那些被丢件的客户“缠斗”不休、以尽可能少赔钱为目标,不如好好想一想如何修补品牌上的洞眼。

  按理说,客户只要付了快递费寄出快递,就和快递公司达成契约,快递公司就有责任保证快递件的完好无缺。快递公司利用人们担心贵重物品的心理,让客户额外支付一笔所谓的保价金,本应保证丢失件后能“按价赔偿”,这才符合“服务增量”内涵和预期。可如今,安全性没保障不说,还在赔偿金上打折、看人下菜,那这个保价机制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挽回了客户的部分损失?给客户添堵专用?

  不能等值保价的“保价”,还能叫“保价”吗?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保价的问题上总是存在物品价格和赔偿价格的巨大落差,那就有可能“激励”某种心理的产生:漠视丢件甚至觊觎被保了价的贵重物品。几年前,某地一快递员心生歹念,偷盗保价包裹内黄金被抓获。显然,贵重物品在打上保价标签后更容易“暴露”于人前。而如果赔偿金低于物品价值,就可能“怂恿”某些人铤而走险。这也为快递公司加强内部管理提了个醒。

  从速度上比拼,到服务上比拼,这是快递业必然经历的阶段。但“保价赔偿”乱象难消,并非偶然,让人对快递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捏一把汗。做生意,开拓项目,这很好理解,但不能淡忘契约精神,让消费者心寒。

  最新消息,杭州萧山的小刘的黄金也找到了。此前,经过协商,顺丰将8000元保价金额全额先行赔付到账。这一结果令人欣慰,顺丰的此次“等值赔偿”实际上做出了某种改变甚至“示范”,这是值得鼓励的。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编辑 李蔚蔚)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