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连云港赣榆区:水美鱼肥春捕忙 渔光互补促增长

随着天气回暖,消费者的餐桌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春鲜”食材,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尝鲜需求,近日,连云港市赣榆区墩尚镇各养殖塘边,一筐筐的水鲜正从塘里打捞出来,养殖户们忙着分拣、装箱,及时外运,尽早端上消费者的餐桌,让他们品尝春天的这一口鲜。


春捕现场


春捕现场

在该地的春捕现场,养殖塘被抽干水后,各种鱼类纷纷聚拢而来,渔民们正忙着将鲤鱼、梭鱼、鲫鱼、花鲢、草鱼等分拣吊运,此时上市的鲜活鱼货口感最佳,鲜鱼一上岸,就被装车运往各地,及时送上消费者的餐桌。养殖户们紧扣市场需求进行捕捞供应,此次捕捞全镇3万多亩鱼塘预计收获5000多万斤鲜鱼,其中鲤鱼产量每亩达到1500斤。

“今天起捕的这个渔塘有85亩,出了14-15万斤鱼,效益还可以。”墩尚镇东关村养殖户张向阳告诉记者。


春捕现场


春捕现场

据悉,该镇依托独特的水资源和生态优势,不仅大力发展水产养殖还积极推进“渔光互补”项目,实现了“水下养鱼、水上发电”的发展格局,同时采取“党组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

墩尚镇水产专家刘成奎表示,在鱼塘内增加智能化养殖设备,通过水质监测、复合增氧、自动投食等技术来提高鱼塘的综合养殖率,将零星的养殖鱼塘改造成集中、智能化养殖的精养鱼塘。同时调整养殖品种,增养梭鱼、南美白对虾等附加值更高的水产品以提升鱼塘利润。

“鱼塘安装光伏板后,我们的承包费得到了一定的减免,降低了养殖成本,对我们养殖户是件大好事。”墩尚镇养殖户张永明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渔光互补”项目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水资源和光照资源,不仅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落实了碳减排政策,还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绿色、生态发展提供了一条全新路径,实现了“渔、电、环保”三丰收,为乡村振兴发展增添了新力量。

通讯员 司伟 樊艳飞 龙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凌飞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