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借梯登高 双向奔赴 “科创飞地” 创出共赢新天地


创新发展离不开科创资源的培育和集聚。近年来,一些地区针对本地科创资源的瓶颈问题,利用“科创飞地”这一新机制,探索“研发在飞地、生产在本地”的合作共赢新模式,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了强劲动能。

位于上海杨浦区的如皋港(上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是南通如皋在上海最新设立的“科创飞地”。前不久,一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暨产业人才项目路演在这里举行。而像这样的项目路演,基本上每两到三个月就会举办一场。

如皋港(上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秦晓凤说:“将外部的人才和资源转化到我们如皋,根据产业方向的不一样进行对接落地。”

而在一江之隔的如皋沪苏科创产业园,当地正借助在沪“飞地”,扩容科创“朋友圈”。自2022年以来,当地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先后与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合作建设5个“科创飞地”。今年4月,总投资20亿元的省级重大产业项目——霖鼎光学项目落户如皋沪苏科创产业园,该项目承载了上海交大在超精密微纳制造领域近20年的科研成果。目前,一期项目已建成全球领先的5轴+超精密加工实验中心、高端装备智能工厂和光学综合检测实验室。

霖鼎光学联合创始人CEO张哲说:“从装备到生物医疗到高端光学元器件,通过更高精度的运动控制和更有效的刀具使用,极大地提升加工的效率。同时,可以去加工之前没有办法涉及到的一些领域。”

除了长三角,各地还将目光投向大湾区。去年底,无锡江阴临港前海国际联合创新中心在深圳前海国际人才港正式投运,短短3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先后引进8个项目。同样在深圳设立创新中心的还有扬州。当地通过打造各板块的驻深招商阵地,形成招商资源的品牌集聚效应。

扬州市科技局区域创新与成果转化处处长胡军说:“下一步,我们将和先进地区的优质资源加强对接的频率,推动更多的科研成果、科创项目到扬州集聚,到园区落地产业化,为扬州市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注入新鲜的活力和血液。”

记者走访发现,“孵化在飞地、产业化在本地,研发在飞地、生产在本地”的发展模式,正成为全省多地谋求突破发展、实现创新转型的重要抓手。“科创飞地”帮助引入了可观的高端人力资源、社会资本和创新技术,有效带动了本地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成为抢占关键技术、产业集群未来布局制高点的重要助力。

江苏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省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丁宏说:“‘创新飞地’突破传统的行政区划限制,主动链接高端的创新资源,实现‘借梯登高’‘筑巢引凤’等创新实践;从更高层面看,促进了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优化了各类创新资源的组合配置,在区域一体化过程中发挥着巨大黏合作用。”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黄蒙 陈忠耀 供片台/南通台 扬州台 江阴台 编辑/张萌)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