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镇江:聚人才之力共谱“很有前途”美好未来

盛夏繁华,南山剧院里高朋满座,2023中国镇江金山英才周在此隆重开幕。开幕式向天下英才发出诚挚邀请,欢迎来镇创新创业,共享“长三角产才城教融合发展福地”发展红利,共同谱写“人聚镇江 才享荣光”的精彩华章。

此次金山英才周参加人数之多、层次之高,前所未有、盛况空前。在开幕式现场,院士和国家、省、市各级人才,企业、高校、新闻机构、金融机构和人力资源机构等300多名嘉宾云集,共话镇江市人才发展愿景。


聚人才之力,搭创新平台

“镇江人杰地灵,自然生态环境和创新创业环境都非常好!”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刘加平看来,镇江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可以更加注重新材料、海洋智能装备等优势产业,以便形成集聚效应。同时要发挥好企业主体作用,为人才引进创造更好环境,让引进的人才有用武之地。“镇江产业基础是好的,希望做好人才与产业的对接,做好人才的硬性、柔性引进。”

“我自身作为引进人才,感到镇江在人才相关政策方面做得非常有效,江苏政策落地实在,承诺能够兑现,对此我感到很踏实。”高层次人才代表、江苏超力电器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院长郭中阳介绍,公司以汽车热管理为主线开展相关研发,引进吉林大学、江苏大学以及上海高校各类人才进行联合培育。

引进项目人才代表、江苏祁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柯维顺从江科大毕业留镇创业,他说自己是海南人,创业期间享受了人才公寓、办公场地补贴等一系列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感谢镇江对我们创业初期的扶持,我也非常看好镇江这块宝地,希望镇江持续通过项目引进人才,形成区块链、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不断发展的良好局面。”


政产学融合,拓发展之路

“江苏大学生在镇江、长在镇江,服务镇江人才计划是江苏大学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江苏大学党委书记李洪波表示,当前,该校与有关部门、各板块、重点企业开展产教研合作项目,一是通过与地方政府共建科研平台,做好科技成果转化。二是深入实施“123行动计划”,即每个学院和一个重点合作区域、两个重点合作的行业、三个重点合作企业,形成企业、政府、高校“三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目前已取得良好实践效果。三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发挥农业装备方面优势,与丹阳、扬中、句容等地开展系列项目,形成了丘陵地区特色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的解决方案,并助力句容成为首批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同时,通过政校企多元协同,建立了协同育人、资源共享的发展模式,打造服务联合体,助力大学生留镇。

“镇江对长安大学学生的吸引力还是比较强的,目前大约有400名校友在镇建功立业,镇江当地为他们就业创业、成长成才搭建平台。我们学校和镇江是战略合作关系,校地来往频繁。借此契机,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镇江方方面面的宣传,尤其是对镇江招才引智重要政策的宣传,让更多学子来镇江就业创业。”长安大学党委副书记黎开谊表示。

镇江市关键核心技术人才攻关联合体由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强的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牵头组建,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充分参与,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等提供支撑,集聚合力攻坚关键技术瓶颈及产业共性技术难题。人才攻关联合体代表、中船动力镇江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从运作到现在,明显感到其协同机制更优越、合作效率更高更持久、站位更高意义更深远。”


因地制宜,创更好未来

因地制宜,全力以赴,通力下好一盘棋。扬中市委书记张德军表示,扬中产业前景无限,正加快高端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千亿级主导产业、百亿级骨干企业和数十家专新特精“小巨人”,每年人才需求量超千人。扬中创业舞台广阔,政策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千万元扶持资助,数十万平方米孵化载体,政产学研才多方联动,全力推动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扬中城市包容开放,保障服务灵活多元,数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全周期安居体系,全方位服务网络。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考察江苏时强调,要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和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人社系统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保障,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来镇发展。在金山英才周活动期间,市人社局围绕挖掘高校人才资源开展一系列活动,内容包括百校访企深度对接、沿江八市联动引才对接会、镇江市‘百校千企’人才云招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交流对接会、镇江市夏季人才交流大会等。”市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艾晓晖表示。

镇江市首批人才特色银行授牌的江苏银行镇江分行行长周元明表示,这既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期盼和鞭策。近年来,该行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总行的大力支持下,在人才工作上做出了特色。目前该行资助的企业已有100多户,贷款总额76亿元,未来将进一步结合市场需求,做好人才工作金融服务。

“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新农人’的重视,在这个新时代、新业态的‘新农人’责任也大,在思维、眼见、技能、工具应用等方面都有别于传统农民,管理模式由智能化转向数字化,产业创新尤为重要。希望我们能在全产业链发展、资源整合能力、市场拓展能力等方面共同努力。”镇江市水木年华现代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月霞说。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