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木葱茏,欣欣向荣。江苏省东台市拉开建设“四个东台”大幕,以更高追求,靠实举措,坚决扛起全市“领头雁”使命担当。
5月中旬,盐城市委书记徐缨到任盐城,调研县(市、区)的“首站”来到东台,深入基层一线,精准把脉问诊,希望东台在绿色东台、智造东台、康养东台、幸福东台“四个东台”建设上突破发力。“四个东台”怎么建?东台市委、市政府在认真倾听各界意见、几上几下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出台《工作方案》。明确绿色东台、智造东台、康养东台、幸福东台总体目标、阶段任务和序时要求,编排实施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全力推动东台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科森科技
把信心之“帆”鼓得更足
更高追求开新局
如果说“六个表率”是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盐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总体性引领,那么“四个东台”就是紧扣东台实际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个性化要求。奋进绿色现代化,勇当沿海排头兵,建设“四个东台”是“方向标”“指南针”,锚定了今后一个阶段东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与任务。
绿色,是东台这座城市最靓丽的底色,由表及里焕发出黄海明珠的形态之美。建设绿色东台,就是依托不可复制的生态禀赋,精心守护“一片海、一道湾、一座林、一只鸟”,全景展现“蓝绿交汇”,全面放大“世遗效应”,努力打造绿色低碳的先行标杆、美丽盐城的展示窗口、生态文明的国际典范。“十四五”期间,力争创成五个国字号品牌:“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岛试验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一个国家5A级景区。
七里漾夜景
智能,是东台这座城市发展的方向,赋予了美丽东台最澎湃的发展动力。建设智造东台,就是以联动发展理念,推进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持续攀升,实现产业层级更高端、数字赋能更强劲、创新动力更澎湃、开放合作更深入。到2025年,形成以千亿级产业集群为标杆、“专精特新”企业为骨干、重大科创平台为引领的发展格局,率先建成全国智能制造示范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级“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康养,是东台这座城市最独特的品牌,凸显了推进高质量发展以特取胜之道。建设康养东台,就是要按照“全域康养”理念,充分发挥森林、湿地、海洋等特色优势,打造全球知名、全国一流的高端康养目的地。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到2025年,基本形成“一核两带两片区”的总体空间布局。“一核”:以长三角(东台)康养基地为核心,打造长三角区域康养服务一体化示范区。“两带”:以独特的自然景观、世遗品牌和人文历史底蕴为基础,打造东部沿海生态康养旅游景观带和西部非遗文化体验景观带。“两片区”:聚焦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打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康养制造产业集聚区。
领胜城科技
幸福,是东台这座城市的不懈追求,代表着实力东台最温馨的气质。建设幸福东台,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顺应全市百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盼,始终坚持“人民首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使城乡居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让东台这座城市更显温度、更有情怀、更令人向往。到“十四五”末,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6万元、4万元。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省前列,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苏北领先、苏中争先、全省前列。社区服务圈、便民生活圈、文化乐享圈更加完善,基本建成数字城市、韧性城市、文明城市,实现生态更加优良、乡村更加秀美、治理更加精细。
把定力之“锚”拉得更紧
奋力突破厚底蕴
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东台正经历着影响久远的重大历史变革。回望砥砺历程,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坚实有力。
上海电气
2020年春夏,东台市委围绕回答好“疫情变局下东台如何崛起”这个重大课题,从提振干部精神状态切入,相继推出“全员全域全年”产业招商、“品质城市”大会战、“比贡献、比服务、比作为”三比争先,以“争一流、创唯一”的工作追求,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政策、新举措。这年7月召开的东台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确立产业强市、品质兴城、实干惠民的奋斗指向,开启项目攻坚、产业提质、城市赋能、幸福共享的工作布局。年末召开的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会着眼厚植高位优势,提出重点打造三张东台名片:全国生态绿色发展样板区、长三角高端康养幸福宜居城市、江苏沿海电子信息产业特色基地,实现森林城市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绿色智造与新兴服务双翼齐飞。20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东台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召开,立足东台得天独厚、不可复制的自然禀赋和发展基础,着眼塑造城市最鲜明的个性特征、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优势,系统性、前瞻性地提出“绿色智造地、生态康养城”战略定位。当年12月召开的东台市委十五届二次全会进一步抬高定位标杆,动员东台全市上下满怀激情奋斗,奋进绿色现代化,勇当沿海排头兵,加快建设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新东台。
在变化变局中孜孜探求,东台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方位、路径路数日益明晰,生态空间大、载体功能强、发展后劲足的比较优势愈发凸显,建设“四个东台”,水到渠成。全面崛起,其时已至;跨越赶超,其势已成。
贺鸿电子
产业经济,在深度创新转型发展中生机焕发。近三年来,东台地区生产总值连跨3个百亿台阶,去年达990亿元。看工业,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开票销售超1000亿元,占东台全市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75%,“主引擎”地位更加凸显。看农业,接二连三联动发展,荣列全国第一方阵。看现代服务业,科创服务、生产服务、现代旅游异军突起,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连续多年高于GDP增速,总量位居盐城各县(市)第一。
城市能级,在功能重塑联动发展中大幅跃升。品质城市与美丽乡村相得益彰、中心城市与城市副中心联动发展的格局已然形成。
生态环境,在由表及里深度优化中积聚动力。兼具海洋、湿地、森林三大生态系统,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4%。东部世遗风光、西部人文历史、中部田园乡村各具风韵。
人民生活,在“人民首肯”共富共享中持续改善。过去的五年,东台每年超80%的公共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事业。25067名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36个经济薄弱村全部摘帽,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把实干之“锤”夯得更坚
建设美丽新东台
如何确保建设“四个东台”取得实效?东台把项目实施作为建设“四个东台”的重要抓手,科学编制项目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限,实行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考核。成立“四个东台”建设工作指挥部,由东台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指挥,东台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总指挥,东台市四套班子相关领导担任指挥长。
澄擎新能源
建设“绿色东台”,重在打造绿色产业体系、绿色示范创建样板、现代化新农村。从绿色能源、绿色转型、绿色制造、绿色技改、节能减排、碳汇经济、提质增效等方面,实施海上能源岛一体化开发、大数据产业基地碳汇经济研究等项目。聚力全市生态质量稳步提升,实施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世界自然遗产管护能力提升等项目。主攻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绿色特色品牌创塑、绿色人居环境美化三大重点,实施致农农产品精深加工、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建设等项目。对标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实施黄海森林公园条子泥连片争创国家5A级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提升、一部手机游东台等项目。
建设“智造东台”,明确五个方面重点工作。构建以绿色低碳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以链式思维做强先进制造业主体,建设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以“两业”融合强化新兴服务业支撑,建设全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以示范引领做优现代农业特色,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培育以智能制造为特质的标杆企业集群,开展“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诊断服务先行、标杆示范引路、主导产业领航三大工程;培育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建成省级“5G”融合先导示范区;推进5G网络全覆盖,全面建设“千兆城市”,先行先试“城市大脑”。建立以转移转化为关键的产研科创高地,实施创新主体倍增工程,打造“专精特新”企业集群。加速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和资本链“三链融合”,形成以重大项目为支撑的区域协作格局。推行以集约高效为目标的绿色生产方式,以高度的定力守护绿色之美,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当好沿海生态碳汇先锋。
吾悦广场夜市
建设“康养东台”,重点实施三大工程。康养产业发展工程。围绕高端化发展医疗养老产业、特色化发展康养旅游产业、品牌化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融合化发展康养产业,全力推进长三角(东台)康养基地建设等项目,打造长三角更具影响力、吸引力的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提升全市康养制造产业发展质态。康养服务提升工程。着力提升“智慧养老”服务水平、提质扩容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提升健康管理服务,造浓全民健身社会氛围,打造康养人才专业队伍。康养城市建设工程。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城区、康养特色小城镇、精品特色康养乡村,全面提升城市康养基础配套能力。
建设“幸福东台”,重点聚焦“劳有厚得”“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弱有众扶”“住有宜居”“行有通途”“文有乐享”“域有善治”,实施城乡居民增收、教育事业发展、医疗服务提质、社会保障普惠、人居环境改善、交通设施提档、城市人文培育、社会治理创新八项工程。教育事业发展工程。聚力抓好“双减”政策落地、优质资源供给、内涵质量建设,到“十四五”末,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得分列全省第一方阵。医疗服务提质工程。围绕医疗资源提档升级、服务能力走在前列、公卫体系健全完备目标,实施东台市人民医院“一院两区”建设、医疗开放合作等工程。人居环境改善工程。着力建设高能级现代城市,打造高颜值城乡风貌,推行高水平城市管理。交通设施提档工程。将全面升级对外交通,畅通城乡循环路网,实现东台市域20分钟内上高速,省内主要城市2小时内到达,城乡循环路网快速通达。城市人文培育工程。构建完善东台市区“15分钟文化圈”,聚力实现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位居全国同类型城市前列……
作者: 张一峰 张莉琳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