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漫评:种下劳动“种子” 收获“童”样快乐

 

 

74d10cd3430605d590d403015f01ffe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从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健康、农业生产劳作等任务,将分别贯穿不同年级段。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很多学校用劳动的方式开启了快乐模式。田间劳作、包粽子、清理杂物……以劳动的方式打开属于孩子们的节日,用最炫劳动风带给孩子们“童”样快乐的“六一”国际儿童节。

古往今来,劳动的积极影响不言而喻。淘米煮饭、架锅炒菜、洗衣拖地,这些看似容易的生存技能,对于很多中小学生来说,却属于“尚未开发领域”。就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而言,参与的每一个农事活动、做过的每一件家务,都是将理论投入实践、让知识联系现实的最好老师。煮水饺时意识到上浮的饺子熟了,明白这是浮力大于重力的原因;在田地里割麦插禾时,“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的诗句更加难以忘记。当学科知识邂逅劳作技能便会擦出融会贯通的火花,创造力灵光闪现, “源头活水”往往奔涌而来,当此之时,让劳动课回归,可谓充满了现实意义。

我们知道,劳动教育的本质,是希望学生们在劳动教育中热爱劳动,并能从中获得启发与启迪。在每一次清洁、收纳房间中,逐渐培养整洁卫生的好习惯;在体验拉犁、播种、踩水车、收获、作物加工时,体会一代又一代农垦人的拼搏与奉献;在用蜡、泥、木、棉等材料进行手工创造时,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伟大的精神导致伟大的劳动,强有力的劳作培养强有力的精神,正如钻石研磨钻石。”孩子们一旦领悟了劳动的价值,也就更能懂得劳动改变生活的不变真理。不怕苦、 不怕累的劳动精神,就是在这样的浸润中得到升华。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毫无疑问,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培养健全的人格、强健的精神也很重要,“十指不沾阳春水,双足免踏土尘埃”绝不是教育的初衷。近日,一段学生收割小麦的短视频在网上流传。从种植到收割,从晒干小麦到磨成面粉,从做成包子、馒头到和父母分享劳动成果,孩子们通过劳动收获了不一样的成长感触。他们能够深刻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意义,也能够对凝结人类辛勤劳动的食物怀有敬畏之心。明白劳动既是艰辛付出的过程,也是战胜挫折、团结合作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体魄得到锻炼、意志得到磨砺、精神得到锤炼,一颗自强自立、吃苦耐劳的种子会撒在孩子们的心田,鼓舞孩子们成长进步。

少年强则国强。当代儿童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他们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只有把劳动的种子“种”在儿童心中,让他们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才能不断在劳动中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文/曹旻  图/葛丹丹)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