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扬州:AI技术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智能监测零打扰


△监测平台。受访者供图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更好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扬州首个生物多样性观测平台即将在江都建成。

AI技术让监测系统更智能

“直播”东方白鹳居家生活

新布设的三座铁塔监测点有新发现

东方白鹳是“鸟中大熊猫”,喜欢将鸟巢筑在输电高压塔上,如何监测?江都区与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联手,建成高压铁塔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利用AI技术24小时守护东方白鹳,在手机上可通过相关软件实时查看。这一监测系统是江都生物多样性观测平台的一部分。


东方白鹳。

“鸟妈妈可算安全回巢投喂雏鸟了。”从一早发现东方白鹳鸟妈妈离巢觅食,江都生态环境局综合科科长杜渊一直通过手机观察巢中情况,看到鸟妈妈回来,才放下心。

高压铁塔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能通过一块“屏幕”监测到几十公里外的东方白鹳,不仅实现24小时不间断智能监控,还具备智能分析功能,能够发现传统调查难以察觉的东方白鹳活动规律。

“5月,我们在丁沟、小纪、樊川筛选三座铁塔,分别布设了AI智能监测系统。”杜渊介绍,系统运行后,连续取得新发现。

在位于丁沟镇的1号点位,系统成功识别该巢穴的东方白鹳与韩国鸟类环志编号H08关联。这一发现对于鸟类迁徙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在位于小纪镇的2号点位,系统捕捉到了东方白鹳亲鸟辛勤孵育的画面。这让研究人员对东方白鹳的孵化情况和亲鸟行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位于樊川镇的3号点位,尽管三只雏鸟已经离巢,但两只亲鸟仍坚守巢穴。这一现象可能意味着,这些亲鸟在等待雏鸟的成熟,或者为下一轮繁殖做准备。

“AI智能监测系统就是‘千里眼’,不仅守护无死角,而且零打扰。”杜渊表示,未来,该系统将为生物多样性本底基础数据采集、生态质量评价、珍稀物种分布研究、生态保护成效评估以及科学保护战略制定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微笑天使”江豚笑对镜头

8公里长江岸线设了四处江豚观测点

近日,在扬州三江营湿地公园江边堤岸上,江都生物多样性监测人员正弯着腰通过高倍望远镜(60倍)仔细观察江面上的动静。



带太阳能板的江豚监测点。

不远处,两个摄像头分别固定于一根约6米高的白色钢杆顶端,竖立在距离江水1米左右的岸边,其中一个顶端还架设了两层太阳能板。“这里是新建的江豚观测点,两个摄像头,一个用于监测系统周围环境,防止设施遭到破坏;另一个对准江面,可360度转动,白天随时观测江豚。架设双层太阳能板,是因为这个点无法供电,只能通过太阳能板并加装蓄电池来供电。”江都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道。

目前,在三江营附近8公里的长江岸线上,一共设立了四处江豚观测点,每个点位监测半径500米左右。其中三处已建好,还有一处正在建设中。


江豚。

“这是扬州首次运用AI技术来追踪江豚。”上述工作人员说,人工监测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受到天气、地理环境影响。随着AI智能监测系统的建成,监测人员可以在后台直接看到“微笑天使”江豚笑对镜头,不必再到现场碰运气。

■解码生物多样性观测平台

 ●由何构成

江都生物多样性观测平台建设方——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钟稚昉介绍,扬州首个生物多样性观测平台由一个中心(生态环境局监测与展示中心)、四套网络、两处户外体验区构成,包括东方白鹳监测网络、江豚监测网络、湿地水鸟监测网络、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展示网络、生物多样性保育区、生物多样性观测样地六大部分,打造室内研学+室外体验的综合性生物多样性观测平台。该平台重点关注江都明星物种——江豚及东方白鹳,并兼具我省重点关注的湿地水鸟的监测能力。

●用何技术

 “动态物体由于光线、姿态、速度的变化,可能每次呈现出来的图像都不一样。为了精确识别观测物体,就需要用到AI技术。江都区生物多样性观测平台是扬州首个利用AI技术构建的生物多样性观测平台。”钟稚昉介绍,预先向系统输入尽可能多的观测对象图片,让算法学习,使系统在监测时,AI算法能够第一时间锁定目标。通俗地讲,AI技术让机器变得越来越聪明,可实时捕捉闯入镜头的身影。



小白鹭。

如何实现精确的识别追踪?“在新建的观测平台硬件中,系统利用AI技术,采取机器识别代替人力识别,用大量素材对识别算法进行训练并长期持续优化,通过高清摄像头对江豚、东方白鹳、湿地水鸟等进行监测,并通过后端服务器进行统计分析和实时展示。”钟稚昉说,目前仅限于对摄像头监测范围内的观测对象进行追踪,主要目的是对视频中的目标进行连续的、一致的定位,即使在目标发生形变、遮挡、光照变化或背景干扰等复杂情况下,也能保持对目标的稳定跟踪。

据了解,目标追踪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视频监控、人机交互、自动驾驶、机器人导航、体育视频分析、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等领域。在这些应用中,目标追踪技术通过目标检测、特征提取、目标匹配、运动估计、追踪更新等原理,帮助人们实现对特定目标的持续观察、分析和控制。

●如何布点

扬州首个生物多样性观测平台如何布点?据介绍,平台根据江都当地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特点,在湿地主要分布区域内构建以东方白鹳及湿地水鸟为观测对象的监测网络,在长江滨岸构建以长江江豚为观测对象的监测网络。



生物多样性观测样地。

“平台的前端监测设备根据所选动物类群,就近布设在动物的主要活动区域以进行实时监测。”钟稚昉表示,对于具备网络、电力条件的区域,可直连高清摄像头,对于野外周边网点环境较差的区域,则采取太阳能供电+无线网络的形式。目前,相关观测系统还在建设当中,整个观测平台将于上半年全部建成。

●有何意义

“生物多样性观测平台将成为地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利器,能够长期、持续地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监测,也能完成一些难以监测的物种,如东方白鹳整个生活周期的监测。”钟稚昉说,平台以智能化设备自动监测为主,既能够有效降低人力监测的工作量,又能够通过现场体验的形式增加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了解和认识。

“根据我省生物多样性调查相关文件的要求,在本底调查工作开展过后,下一步工作重点之一是受关注物种的专项调查。江都区濒长江、靠运河,湿地丰富、物种众多,全类群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已经完成,建立生物多样性观测平台可进一步加强对受关注物种的专项监测和研究,从而更好地保护地方的生物多样性。”杜渊表示。

通讯员 吉丽 扬环宣 记 者 程宝军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