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数字赋能 | ⑤数智驱动 向“新”而行:专家视角下的数字江苏

 编者按: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之际,江苏作为主宾省之一参会,江苏省数据局会同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等部门组织企业参加现场体验区展示,策划推出《江苏·数字赋能 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系列报道,聚焦江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力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实践,剖析数字浪潮下的“江苏路径”“江苏方案”,探讨数据要素如何“乘”出发展新动能,共绘美好数字未来。


数字化浪潮正浩浩荡荡,奔涌不息。发展数字经济也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在这条“数字赛道”上,江苏如何全力加“数”?

近年来,江苏持续推进网络强省、数字江苏建设,无数生动的江苏实践故事正在这里上演,一幅充满活力、面向未来的图景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提质增效 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实融合,江苏成效显著。数据显示,2023年江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1.4%左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3年全国第一。截至去年底,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67.9,连续9年全国第一;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3.7%)、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85%)等重点指标全国领先,也提前完成“十四五”发展目标任务。



“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数字产业不断壮大,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转型成效明显。”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经济增长研究院院长沈坤荣介绍说。“江苏在全国率先实施‘智改数转网联’。” 南京邮电大学数字经济研究所所长、南京数字经济科技学会理事长姚国章认为,这一举措对江苏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据了解,2022年以来,江苏省深入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截至去年底,全省累计组织企业开展“智改数转网联”免费诊断超4.3万家,已完成诊断约4.1万家;累计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改造项目约5万个,2万余家企业完成改造项目约2.5万个。



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走深走实的道路上,“网联”能放大“智改数转”效应。 而“网联赋能”,首先要全方位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底座”。

在沈坤荣看来,数字江苏建设目前取得的成绩也都离不开加速升级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为我们数字江苏各方面的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沈坤荣介绍说,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所有行政村 5G 覆盖,千兆固定宽带用户总数持续保持全国第一;出台全国首个省级算力基础设施发展专项规划——《江苏省算力基础设施发展专项规划》,统筹优化全省算力基础设施布局,打造长三角算力供给服务新高地。与此同时,以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等数字交通设施为代表的融合基础设施也在进一步发展。

多点开花 “智慧”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江苏数字化应用的例子非常多,充分说明我们在数字江苏建设上取得了长足进展。”姚国章介绍说,这些年,江苏制造业数字化成绩显著,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同时,特色化的数字服务平台不断兴起。“比如农业养殖业,近年也出现了不少新的案例,‘鱼儿乐’就是其中之一。‘鱼儿乐’是做智慧养殖的,从南京起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国内甚至全球领先的‘智慧渔业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智慧”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不仅推动着各个行业的转型升级,也使得百姓生活更加便利、更加精彩。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往往就映射着数字江苏建设在各方面取得的成果。



“江苏大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我们老百姓的体验越来越好。目前,江苏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全省一体化数据共享交互体系建设也促进数据的共享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沈坤荣表示,“一件事一次办”正是数字政府建设集约高效的一个生动示例。事实上,百姓能体会到的远不止于此。数字教育、数字医疗、智慧民政、智慧城市……“我们在服务老百姓这方面的实践,应该说也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值得我们继续去关注去探索。” 姚国章认为,在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服务等方面,江苏应当大胆探索,敢为人先,要力争能为全国作出示范。



此外,姚国章提到,江苏作为文旅强省,数字文化事业发展繁荣。据了解,江苏有3个项目入选首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名单,有3个项目入选首批“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入选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文博的蓬勃发展,就是江苏提升智慧旅游体验的一个缩影。江苏有一批全国领先的博物馆,都是数字化应用非常成功的。” 姚国章举例说,“比如在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借助新技术,大家可以沉浸式体验坐船畅游大运河的感觉。”

而以场景应用为牵引,推动“人工智能+”,也是深化“智改”的一个风口。“江苏拥有南京、苏州、无锡三个‘中国软件名城’,在全国领先。”姚国章认为,在新一轮的人工智能+的发展机会面前,江苏应当发挥原有基础,把握好新的机遇。

数智赋能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沈坤荣介绍说,从全球的数字发展趋势来看,数据要素市场布局正在向纵深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力,人工智能等关键数字技术领域战略布局正在提速。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掀起了新一轮智能化浪潮,数智赋能成为当前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焦点。而数字经济也是中国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领域。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良好的条件和能力”“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总书记对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寄予了厚望。我们全省上下也在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行数字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推动。”沈坤荣介绍说,数智赋能的三个关键要素是数据、算力和算法。因此要在新一轮智能化浪潮中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就必须推进数据、算力、算法“智能三要素”的一体化发展。



他认为,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和科教强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当统筹重点实验室、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面的科技力量,充分发挥市场在需求牵引、资源配置、应用创新当中的关键作用,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水平,完善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来推进数据、算力、算法的一体化发展,进一步促进数据价值释放、提升算力供给水平、加快算法技术突破,来催生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的新质生产力的形态。

努力把江苏打造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将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作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江苏步履不停,全“数”向“新”而行。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