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志愿者与外国运动员交流。
本报记者 厉衍飞摄
7月29日,成都大运会男子水球小组赛后,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队员与意大利大学生体育代表团队员握手致意。
本报记者 蒋雨师摄
7月31日,成都大运会艺术体操比赛现场,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队员与罗马尼亚体育代表团队员在场边合影留念。
本报记者 蒋雨师摄
7月31日,裁判、技术官员与吉祥物“蓉宝”合影留念。
本报记者 伊 霄摄
千年蓉城,此时正汇聚着来自五洲四海的青春活力。连日来,来自113个国家和地区的6500名运动员在成都大运会的舞台上追逐梦想、结下友谊、收获成长。拼搏、鼓励、祝贺、交流、分享……赛场内外的一幕幕,让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及各界人士感动、振奋。他们称赞成都大运会不仅为中外大学生运动员提供了展示自我、增进友谊的平台,也是国际友人了解中国文化、感知中国发展的重要窗口,有力推动了世界青年因体育相聚相知,为深化交流互鉴、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凝聚了团结力量。
展示青春与活力的体育盛会
7月30日,成都高新体育中心体育馆,乒乓球男子团体赛正在进行,巴西队对阵瑞士队。每一球结束,双方场外队友都会鼓掌。赛后,双方队员击掌致意,为共同完成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庆祝。巴西大学生体育代表团运动员路易斯·卡马尔索表示:“赛场氛围紧张热烈又充满温情。虽然我们输了比赛,但很享受比赛过程,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成都大运会给了我们很多学习的机会。”
巴西大学生体育代表团是首个抵达成都的境外代表团,卡马尔索对几天来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赞不绝口。“最让我震撼的是大运会开幕式,那将是我一生的难忘回忆。”卡马尔索说,“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向前看,翻开新的一页,迎接之后的比赛。”
“来中国之前,我就非常期待成都大运会。来到成都,热情的人们、先进的设施、周到的安排远超我的预期。”罗马尼亚大学生体育代表团的篮球运动员卢卡斯·托哈坦表示,“我们很珍惜这次成都大运会之行,为此做了充分准备,希望能在比赛中发挥最好水平。”
“大运会的竞技水平很高,大学生运动员实力很强。”海地大学生体育代表团的田径运动员约夏·阿德马尔是一名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在他看来,不同学科背景、不同运动项目的青年相聚在成都,展现了大运会的魅力。他希望,通过与不同体育代表团的运动员相互切磋来提升实力,在本届大运会上取得进步。
增进友谊与理解的交流平台
备赛大运会期间,尼泊尔大学生体育代表团的武术运动员加尔蒂·马加尔·尼玛曾在广西南宁训练,与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的队员结下了弥足珍贵的友谊;比赛后,泰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的乒乓球运动员吉尼帕·萨维塔布特与斯洛伐克大学生体育代表团的选手互换徽章、留作纪念;赛场外,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和西班牙大学生体育代表团的两名运动员在大运村联欢会上收到生日礼物……大运会是友谊的盛会,以体育促团结,是成都大运会的重要主题。
“本届大运会上,我见到了很多老朋友。”美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的武术运动员丹尼尔·胡曾长期在中国训练,与不少中国武术运动员密切交流。“中国运动员热情友好,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这次,我还认识了曹茂园,很开心他为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赢得了首枚金牌。”他说。
本届大运会还启动了青年记者计划,20余名中外大学生记者代表相聚成都,以媒体身份、从青年视角对赛事进行报道。来自尼日利亚莫斯胡德·阿比奥拉理工大学的哈桑正是其中一员,他表示,青年记者计划为世界大学生提供了参与国际赛事报道的实践机会,促进了青年之间学习互助和文化交流。“我们不仅共同磨砺了专业能力,也加深了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哈桑说。
“无论选手还是观众,通过体育活动,人们更容易走近彼此、建立情感联结。”南非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席诺姆莎·马兰古表示,她了解到成都大运会门票销售十分火爆,“人们来到现场观看比赛,身体力行地支持大运,这正是中国人拥抱体育、尊重不同文化、促进团结友谊的例证。”
感知中国文化与发展的窗口
夜幕降临,大运村文化互动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蹴鞠、投壶、新津绳编等体验项目令运动员流连忘返。这边,法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的运动员穿上汉服,感受中国古典服饰韵味;那边,南非大学生体育代表团的运动员坐在中医问诊台前,体验“望闻问切”……
在中国传统乐器摊位前,阿德马尔兴趣浓厚,试着弹琵琶、吹长笛。当长笛在他手中发出悠扬的乐声时,周围观众纷纷鼓掌。阿德马尔曾在大学里的乐队担任萨克斯风手,他表示:“大运村丰富的文化活动让我能够深入体验中国文化,我得好好利用这个机会,更多地了解中国。”
在艺术中心一楼的商务休闲区,互动式“低碳魔方”吸引着运动员们排队体验。运动员将矿泉水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放置在回收点,即可自动扫描并打印碳积分小票,凭小票兑换特色小礼品。德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的羽毛球运动员沃尔克·杨·科林兑换了一件T恤。他兴奋地说:“在场馆内外,我关注到中国非常重视绿色发展。我特意留了5个水瓶,早早前来排队体验这一绿色低碳互动装置,一起加入绿色行动。”
“成都大运会彰显了中国一贯高标准的办赛水平和能力,为世界大学生和体育界、教育界人士提供了开放包容、多维度的互学互鉴平台。”马兰古表示,对大学生而言,来到成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且充满活力的城市,参与高水平的国际大赛,感知不同文化、开拓国际视野、收获美好情谊,这是非常难得的人生经历,也是大运会教育意义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