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水乡采油工:脱下装备,37℃高温下都觉得凉爽

image


“一天下来至少要换两身衣服,不是被汗水浸透,就是被雨水湿透。”每年汛期泄洪,位于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境内的淮河入江水道就成了一片汪洋,这让江苏油田采油二厂高集生产班站的166口油水井成为了一座座孤岛。为了保障石油开采不受影响、人民群众用水不受污染,一群采油工人每天头顶烈日,身穿不透气的橡胶下水裤,在泄洪通道里蹚水对这些油水井进行巡检、维修。

汛期泄洪百余口油水井“踩高跷”

今年的汛期泄洪,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自7月以来,素有“抗洪桥头堡”之称的江苏油田采油二厂高集生产班站,就一直经受着高温、暴雨、洪水的考验。


△ 一到汛期,166口油水井就成了一座座孤岛

8月5日上午,现代快报记者来到高集生产班站,看到一座座架空的采油平台,在行洪的淮河入江水道中如同踩高跷。“我们平台下面本来是水泥路,但是到了泄洪期这里就变成了一片汪洋,采油平台就成了孤岛,只有我们采油工人还坚守在这里。”高集生产班站党支部副书记王禄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江苏油田地处江淮生态大走廊、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油田部分油区地处当地政府规划的生态保护区,保护区内的泄洪道与金湖、高邮湖、邵伯湖、京杭大运河等水系相连,成为南水北调东线重要水源地。

高集生产班站有166口油水井处于淮河入江水道内,他们在连续18年保持年产油超10万吨的基础上,始终保持着“滴油不入水、片泥不落地”的纪录,实现了油田与水乡人民共饮“一湖水”。

坐船、蹚水,每天要巡查四次

“采油设施都建在4至6米高的平台上,即使是汛期,油田生产也不会受到影响,水体也不会被污染。”王禄说,日常巡查却成了难题。


 △ 汛期,采油工人需要乘坐小艇前往油井巡查

“洪水来了以后,我们进出和巡查就要靠小快艇了。”在高6-6采油平台,现代快报记者碰到了正在准备巡查的岗位长刘玮和采油工潘成祥。他们在长袖工作服外穿上背带橡胶皮叉防水裤,随后又穿上厚厚的救生衣,再戴上安全帽等装备,登上“小飞鱼”准备出发。“今天的行洪量大概每秒1500立方米,部分浅滩水位不高,小快艇无法靠近采油平台,这个时候只能下船蹚水过去。”刘玮告诉记者,他们平台共负责29口油井和21口水井的巡查工作,“汛期以后,每天要巡查4次,一个班组要用一天的时间。”

记者准备跟着他们一起巡查,刘玮为记者找来了一套装备,当穿上橡胶皮叉防水裤时,记者立即感到全身被包裹得密不透气,再穿上厚重的救生衣,只是站在阳光中,就已经感觉十分闷热,汗水开始不断流出。

据介绍,今年泄洪的一个多月,行洪量最大的时候超过每秒7740立方米,是近十几年来最大的一次。

只检查了一座油井全身就已湿透

坐上小快艇,刘玮、潘成翔带着记者向着高6-35号油井出发,在距离油井200多米远的地方,小快艇无法继续前行,大家只好下船。此时洪水大概淹没到大腿处,但水下的情况根本无法看清。刘玮从船上拿来一根竹篙,一边探查水深,一边慢慢在水里向油井蹚过去。


△ 记者与采油工人蹚水前往油井巡查

油井平台空间比较狭小,被太阳暴晒后的小平台已经超过50℃,铁制的设备摸上去都烫手,有些让人吃不消。“不瞒你说,这平台都能把人烫熟,现在的我和烧烤之间只差一把孜然。”潘成祥打趣道。在平台上,刘玮和潘成翔对油井的机械、电力设备进行了仔细的检查,连一颗螺丝也没有放过。此时,记者的汗水已经不断往外冒,根本来不及擦拭,不少汗水流进眼中,眼睛疼痛,不断流眼泪。


 △ 采油工人在维修采油设备 通讯员供图

半个小时后,高6-35号油井终于检查完毕,此时大家浑身都已经湿透。“汛期一般都是夏天,非常闷热,巡查一趟下来,防水裤里能积好几厘米深的汗水。”虽然很累,但他们还是认真地将手套、棉纱、铁丝等废弃物装进随身携带的蛇皮袋。“我们这样做是为了保护水体不受污染,确保不让一滴油气落入水中。”

脱下装备,37℃高温下都觉得凉爽

11时许,正是烈日最强的时候,上午的巡查终于告一段落,记者的衣服已经完全被汗水浸透,防水裤里也积了不少汗水,走起路来发出“噗呲、噗呲”的声音。脱下全身的装备,虽然户外依然是37℃的高温,大家却感觉一阵凉爽,而每个人的脚板都被浸得苍白、褶皱纵横。


 △ 采油工人脸上满是汗水

“我们一天正常要换两身衣服。”潘成翔告诉记者,在这个“水深火热”的季节里,经常是前一秒还烈日当空,后一秒就大雨倾盆,采油工们前脚顶着火辣的日头卸螺丝、拆管线,后脚又蹚着过膝的积水紧盘根、换皮带,身上的工作服不是被汗水浸透,就是被雨水湿透。

中午,运送物资的小快艇将盒饭送上了平台,这成了平台上的工人为数不多可以和同事接触的机会。平台上的大部分空间都用来存放设备和物资,工人们只能在办公桌上凑合吃午饭,但他们丝毫没有抱怨。刘玮表示:“这里虽然偏僻,也比较辛苦,但是能为国家能源贡献力量,为居民用水提供保障,我们很开心。”

据了解,今年4月19日,江苏油田首个绿色低碳发展示范样板区在采油二厂高集生产班站揭牌。采油二厂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建立了全覆盖的环保监控体系,可以实现远程实时监控、预警分析和应急联动。更换了老旧的单井管线和部分长输管线,加强对重要环境风险点的有效控制,极大地降低了水体污染风险。”

通讯员 继宝 陈冬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韩秋 顾潇 文/摄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