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江庆柏丨用2700余种历史文献,讲“最江苏”故事



【编者按】

2016年,江苏正式启动“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拟用10年时间,编撰出版3000册图书,展现江苏文化根脉。

2021年12月30日,《江苏文库》第四批成果发布会召开。到目前为止,数百位专家学者已捧出740本著作。

在成果发布会召开之际,我们专访《江苏文库》六编主编,和公众一起了解编撰出版背后的故事。

本期现代快报记者专访《江苏文库·史料编》主编、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江庆柏先生。

从历史变迁到美食佳肴

江苏的故事道不尽

江苏人冬至吃饺子还是喝馄饨?想听听百年前的江苏人“说唱”吗?能求一份江苏园林旅游攻略不?这些答案,都能在《江苏文库·史料编》中找到。

△ 江庆柏

《江苏文库·史料编》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茅家琦教授和江庆柏共同担任主编。他们需要从已经掌握的6000余种江苏地方文献中,挑选2700余种内容丰富、地域特色鲜明的文献进行整理、编纂、出版,内容涵盖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社会、家族、经济、军事、教育、科举、人物、金石、语言、艺术等各个方面。

在搜集之初,课题组就把《史料编》的定位放在“最江苏”上。

江庆柏说,对于每个江苏人来说,家乡记忆不可忘。“《史料编》在展现江苏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同时,注意展现江苏人的乡土记忆与生活图景,显示普通民众的生活痕迹。”

△《冶城蔬谱》

比如客居异乡的江宁人龚乃保,因“遥忆金陵蔬菜之美,不觉垂涎”,而写作了《冶城蔬谱》,记南京的油头菜、菊叶花、瓢儿菜、白芹等。“思乡味,纾旅怀也。”这份情思,令人感动。

再如从私人机构收集来的徐州地区的《胡打算》(清刻本),是一本记录民间艺人说唱的脚本。唱本借讲述胡氏做梦发财故事,融入苏北地区之历史文化、风土民情。诸如集镇街市、方言俗语、风物特产、百行千业、生产劳作、饮食起居、待客应酬,可谓民间通达世事之经验汇辑,又如一幅民俗风景画。《胡打算》入选了徐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我们在《史料编》中收录这些图书,是希望在读到这些文献时,能更多地感受到前人的温情。”江庆柏说。

出版、研究、推广

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按照统一规划,《史料编》计划影印出版500册,收录图书2700余种。截止2021年年底,《史料编》已经影印出版图书154册,收录文献879种。

其中,历史类、地理类的图书已经出齐。

课题组还编著了《江苏文库·书目编》中的《江苏艺文志》(增订本)、《江苏地方文献志》,由江庆柏担任主编。图片

△《江苏艺文志》

△《江苏地方文献志》

其中,《江苏艺文志》(增订本)2019年由凤凰出版社出版,根据2016年江苏省的行政区划分为13卷,1280万字,28册。《江苏地方文献志》2021年由凤凰出版社出版,全9册,300万字,著录图书6100余种。

这么大体量的工作,无疑是非常艰辛的过程。但江庆柏却没有提困难,他表示,仰仗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基础,研究整理工作开展基本顺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就编写并出版了《江苏艺文志》,一套15册,将江苏的著作情况作了较为充分的调查。2013年,我们出版了《江苏地方文献书目》,对现存的有关江苏的地方文献作了较为全面的收集。这些成果的出版,也为课题组的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他看来,历史是族群认同的基础,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禀赋的显现,也是族群认同的载体。维桑与梓,必恭敬止。编纂《史料编》,重新修订《江苏艺文志》《江苏地方文献志》,就是通过整理地方文献,来了解江苏的地域历史,尊重家乡文化。

江庆柏表示,在以后的几年里,课题组将配合凤凰出版社的出版,将如期完成《史料编》的编纂工作。“我们还将继续召开地方性的学术研讨会。课题组曾经先后与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大学文学院、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等联合主办过《史料编》与地方文献整理研究专题学术研讨会,交流学习,都很有收获,也扩大了江苏文脉工程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史料编》编写组还开设了“江苏记忆”公众号,不定期发布有关《江苏文库·史料编》的书目提要。公众号以“展示江苏地方文献,再现江苏文化记忆,传承江苏文脉精神”为宗旨。江庆柏说:“我们希望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力量,使本公众号能搭建起江苏地方文献研究者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现代快报+记者 郑文静 宋经纬 实习生 周懿静/文 马晶晶 郑芮/摄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