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千问千寻大运河】运河之美 古韵今风
常州

图片

三吴襟带之邦

百越舟车之会

大运河从常州穿城而过

千年间南来北往的舟楫

孕育了瑰丽的运河文化

一条大运河

灵动了常州,也积淀了常州

因河而生,因河而兴。

常州,是大运河穿越的唯一有府署住所的古城,是江南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南运河中唯一连通长江、太湖的河段。

图片

它由奔牛九里入境,至横林古槐滩出境,全长45.8公里,其中世界遗产段西起连江桥东至东方大桥,全长23.4公里。


图片


有史记载,自隋以来常州成为漕运重要驿站,运河从元朝到新世纪曾三次南迁,形成了现今“依河建城、河随城迁、河城相套”的“三河四城”风貌。

贯穿古今

大运河见证千年文脉

文化如水
赋予一个地域
以灵动之美、温润之美

大运河作为常州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孕育了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工商文化等文脉内涵。

近年来,常州立足资源禀赋和良好基础,突出文化特色和生态优势,充分挖掘大运河文化的内涵亮点和特色,加强传承与创新,让运河这条流动着的千年文脉,更具生机与活力。


图片


红色文化 三杰故里

苏南运河畔的常州,铭刻着无数红色印记涌现出众多红色文化代表人物,如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以史良、李公朴为代表的民主爱国人士;董亦湘、冯仲云、王诤、恽逸群等多位革命先烈。

常州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常州三杰”红色品牌,并将“常州三杰”革命精神彰显为城市精神。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如今,常州三杰纪念馆每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红色旅游已成为常州一道崭新的风景线。

名人文化 星宿列张

在大运河的千年滋养下,唐荆川、汤贻汾、盛宣怀、李伯元、刘国钧、赵元任、周有光……这些闪光的名字都辉映过历史的星空。


图片


常州大运河沿线分布有水工遗产、聚落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160多项,形成了以青果巷为代表的街巷文化、以唐氏八宅为代表的名宅文化。

工商文化 创意蝶变

近代以来,常州大运河成为民族工商业的摇篮,一批优秀民族工业企业崛起于运河两岸。


时代更迭,当初历经沧桑的厂房,摇身成为文艺青年们最爱打卡的“创意网红地”。恒源畅厂、大明纱厂、戚机厂连续3年被评为国家级工业遗产。人们在老厂房里,不仅能触摸到常州近代工业的历史,也能感受到现代文化创意的跳动脉搏。

图片

图片

斑驳的老墙,大面积锯齿形厂房,高耸的烟囱……走进常州运河五号创意街区,随处可见工业遗存和文化遗迹。依托恒源畅厂旧址建立的“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将“古运河畔老工厂”打造成为“常州文化新码头”,成为常州第一个国家级“两岸文创产业合作实验示范基地”。

图片

图片

图片

此外,国光厂、矿机厂、航仪厂和福源米厂等一批工业遗存的活化利用也初具规模,蓄势待发。


双向奔赴 

烟火气中“加持”新活力

千年来,大运河守护着常州人的美好生活,它是灌溉之源,它有舟楫之利,它可防洪排涝,亦可浣纱淘米……褪去部分历史使命,今日,大运河依旧和常州人一起繁衍生息。

往昔河惠人,如今人护河。


常州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老城厢建设、全域旅游等全市中心工作结合起来,让大运河在人气、烟火气中,汲取活力,保持“活态”。

图片

老城厢复兴 焕发运河新生机

大运河纵贯老城厢,支流连通老城厢主街巷。2020年7月,常州吹响老城厢复兴发展的号角。老城厢改造,以大运河沿线的青果巷、南市河、前后北岸、篦箕巷、天宁寺、红梅公园、东坡公园等为点,打造都市型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


图片


青果熙市上,古运河船秀·游船锡剧表演登场,为运河带来了一阵热闹又不失风雅的“国潮风”,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图片

青果熙市

如今,“江南名人第一巷”——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已成为常州新名片,汇集名人展馆、非遗体验、餐饮住宿、文创商业、红色旅游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充满鲜活的市井烟火,遍布着旺盛的生命力。

文旅融合 为运河添人气

近年来,围绕大运河主题的各类活动此起彼伏、精彩纷呈,常州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已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


图片


首创运河遗产保护宣传的群众活动品牌——“常走大运”群众毅行活动,自2013年起至今已连续举办9届,在全国形成影响。

举办“止园归来”视觉艺术大展,以VR技术重现止园全貌,再现常州依河而生、因河而兴的运河特点。

举办“大运河”文创节、“塑”说大运河全国雕塑艺术展、“画”说大运河江苏美术家创作巡展运河主题展演等。

梳理常州运河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大运河文化带研究成果。出版8套大运河相关图书,评审并立项95项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专项课题。

未来可期

新时代擘画新篇章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大运河,正在走进一个的新时代。

近年来,常州紧扣“红色、名人、工商”三大特色亮点,立足“水态、形态、生态、文态、业态”五位一体科学规划,全力推进世界遗产与现代城市的有机融合,还河于民、还景于民,创造良好的生态效应、多彩的空间环境、独特的文化魅力,努力把大运河文化带常州段建设成为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效益的经济长廊


图片


坚持文化为魂,系统挖掘大运河文脉、赋能硬件工程。紧紧围绕红色文化、名士文化、工商文化、市井文化等核心文脉,充分挖掘大运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价值,构建文脉体系,提升大运河文化景观的历史价值和当代功能;


图片


《青果巷》 宋志伟摄

坚持保护优先,严格保护大运河的河道沿岸和街巷肌理,突出遗产属性和文化景观的综合功能,优化文化遗产、河道水系、生态环境等保护传承利用的空间格局,明确发展底线约束,避免过度开发和重复建设;


图片


坚持项目带动,以“常州三杰”文化提升工程、盛宣怀故居修缮提升工程等核心项目为重点,以保护修缮、改造提升为重心,打通文脉,连珠成片,以文化主题为品牌理念,以代表性文化地标为物理载体,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提升大运河文化标识度。


图片


流淌了千年的大运河

是流动的文化

是活着的遗产

是正在书写的历史

古韵悠悠 今风飞扬

运河名城常州

将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放到

“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的重大使命中考量

进一步做好

“文化”文章  “活态”文章

“统筹”文章  “精细”文章

全力推进这项传承历史

泽被后人的事业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