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近日,在泰州胡庄镇田野村,植保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德基正忙着巡田,他种了2100多亩土地,眼下到了“一喷三防”的关键期。在泰州,农户们正抢抓农时除虫、育芽、采摘,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闹春图”,大家对新一年的丰收充满信心。
药肥集采统配帮农民增效
这两天,孙德基忙得不可开交,除了自己承包的土地,他还将富民农场300多亩麦田的除草剂送上门,又马不停蹄地给兴山家庭农场配送农药,并现场指导飞防除草技术。
孙德基的同人于野植保专业合作社是由泰州市和高港区两级供销社共同兴办的现代农业服务主体,也是高港区打造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中部片区中心。
据悉,为满足春耕生产需求,早在去年底,该合作社就已储备化肥380余吨、农药386公斤、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种子50余吨。作为区域性农服中心,该合作社除了直接服务3200余亩粮田外,还牵头组建了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为区域内种田大户和小农户提供专业服务。
今年以来,泰州供销充分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开展药肥集采统配,下沉田头一线服务,全力备战春耕,保障粮食增产、农业增效。截至目前,泰州市已储备化肥8万余吨、农药数千吨、水稻等各类种子1.8万吨。
专家到田间地头服务零距离
“你这制动系统有问题,要及时维修,注意安全。”近日,泰州高港区农业农村和水利部门组织开展农机“送检下乡”和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设点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进行集中年检审核。重点对设备发动机、制动系统、液压系统、灯光信号等关键部件进行仔细检查,工作人员叮嘱农机手们要做好农机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向他们讲解农机维保的要点和注意事项,保障农机作业安全。
泰州农机专家还将培训班开到了田头。“春分麦拔节,防病防虫不能歇”。泰州市农业农村局作栽站副站长、推广研究员袁志章结合当前小麦返青、拔节关键期的苗情和防倒春寒、促弱转壮、病虫害防治的现状,向广大农户讲授春季小麦田间管理的技术要点。
“这样的田间培训,看得见、听得懂、好交流、接地气!”农场主王荣宝说,田间课堂不仅学到了当前麦田科学管理知识,还掌握了各种农机的使用和维修技能,满满的干货,特别实用。“我计划扩大种植面积,新增植保无人机等农机,深耕农业,多收粮、多赚钱!”
科技赋能唱响“智慧”春景
在泰州广袤的田野上,智能化技术正成为春耕备耕的主力军。从无人机植保到智能灌溉系统,从土壤墒情监测到作物长势分析,科技的力量正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近两天,在种植大户王有才、张凤山、金荣宽三家的家庭农场内,无人植保机服务队正在紧张作业,为小麦喷施复合肥、叶面肥和尿素。在智能数字系统的辅助监测下,合作社的工作人员还依据实地考察,评估不同田块的干旱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水肥喷施措施,确保小麦的生长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在一家无人农场内,巨大的显示屏引人注目。屏幕上显示的内容有环境气象、土壤墒情、土壤肥力、水层监测数据、水质监测数据、作物长势情况、植保管理措施等多个方面。这些数据不停刷新,时刻监测无人农场的“健康状况”。智慧管控平台根据回传的实时数据和数据库技术,通过智慧农业管理助手APP实现移动监测管理,无人灌溉施肥,一键轻松掌控。
据悉,泰州市通过全市36个土壤墒情监测点,实时监测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针对不同田块的苗情,提出科学管理肥水的建议,如趁雨后或墒情适宜时追施速效氮肥,促进苗情转化。
泰州市农业农村局作栽站副站长刘云飞介绍,去年入冬以来,因雨水偏少,给今年春耕生产带来了一定困难,他们正在指导尽早主动洇水抗旱,推荐沟灌、喷灌等方式,劝阻大水漫灌。
据悉,为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泰州已调运储备化肥农药8万余吨、水稻等各类种子1.8万吨。农机作业准备也基本到位,组建农机应急服务作业队57个,计划投入春季农业生产农机具1.37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