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正浓,翠染茶山。一早,在江苏镇江润州区南山茶林研究所,十多名采茶工就背着茶篓忙着采茶,嫩芽纤毫裹着晨露,在灵活的指尖跳跃。
镇江地处丘陵地带,山脉林立、气候宜人,土壤酸碱度适中、黏粒含量高,为茶树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生长环境。“今年受霜冻影响,开采时间略晚。目前芽头、品相都很好。”茶企负责人、镇江市茶业协会会长陈晓宏介绍,1999年他承包了10亩荒地建造茶园,打造镇江本土品牌“南山滴翠”。如今,茶园面积已扩至850亩,年均干茶产量提高到了0.6万千克。
资料图
“电”亮茶园创业路
从清晨下田采茶到深夜炒茶结束,茶园里创业是辛苦活。
不过,陈晓宏也坦言,优质电力服务相伴,让他在创业路上少走了不少弯路,“每年2月初,茶苗栽种后,幼苗抗旱性能差,需定时灌溉确保成活率。起初,租赁的荒地四周没有用电设施,我们向供电所求助,只用了三天就为我们新设农业生产业扩新装户头,接入最近的农业接电箱。”
2007年,茶企扩大生产规模,新增防霜扇、喷灌泵等种植设备,同时茶叶加工的烘干机也由柴油变为电力,用电需求激增。
“电助理”立即上门!“我们深入现场查勘后,立即从营销系统调出企业周边用户用电量趋势和线路走向,用时一周时间,在距离企业50米处,新上了一台160千伏安的茶叶研究所配变。”国网镇江城东供电所台区经理刘同生说,随着茶企种植面积和产量的稳步提升,2017年,我们又及时将配变增容到了400千伏安。
制茶用上新质生产力
“南山滴翠”加工制作极其严苛,从茶芽采摘到最终成茶,需经过摊凉、杀青、做形等,且各环节都需精心把控。
茶园里“长”出了新质生产力。今年3月初,茶企新增一条自动化制茶生产线,购置防霜机、电磁杀青机、智能光波摊凉机等设备,改变传统方式,大幅提升了效率和品质。
“不同于其他茶叶品种,绿茶需杀青,破坏鲜叶氧化酶成分,还可以散发部分水分,鲜叶含水率70%,杀青后干茶含水率只有6.5%,这样香气四溢。”陈晓宏介绍,电磁杀青机启动后,瞬间的用电量会达到150千瓦。问题也来了,机器进场后,经过厂商调试、检测均无法启动,分析是用电容量不足所致。
接到情况反馈后,供电部门立即开启“绿色通道”。“经过与城区供电服务中心、三新公司联动商讨,急需在10千伏新增一台400千伏安配变满足春季加工用电所需。”镇江城东供电所负责人景伟伟介绍,如果按常规流程,至少需要90个工作日,影响茶叶加工。对此,供电所开辟特事特办服务,通过并联审批压缩时限,多项工作同步进行,整个工期压缩至14天,并且特别针对茶企未来有扩产意向,施工期间提前预留变压器容量空间,避免重复施工。
“满格电”助力增产增收
镇江现有茶园7.73万亩,年产干茶1600吨,产值5亿多元。
为确保春茶生产用电无忧,镇江供电公司所属的43家供电所共出动春茶服务人员800人次,对管辖区内茶叶种植基地、加工车间的供电线路、配电变压器、漏电保护器等设备进行全面“体检”,协助整改低压用电隐患62处,严禁茶园现场用电设备无保护装置运行;实时采集茶园用电负荷、用电量,构建多维分析模型,优化台区布点及农网线路走向,量身定制用能增效方案。2月至今,增容改造18台变压器,新增容量超过3000千伏安,延长电缆及架空导线25公里。
“满格电”助力茶农增产增收。以南山茶林研究所为例,目前在手订单量与去年相比增加8%,预计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采茶季里,采茶工人均收入可达5000余元。(裔宁 朱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