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色,更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苏州时刻牢记为民宗旨、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懈追求共同富裕,让群众生活更加富裕富足。
昆山高新区的泾河村里庭院错落有致,道路干净整洁,店铺窗明几净,就像是城市社区。其实,它是由原本周边几个自然村动迁之后,集中起来的一个村民居住区。
黄泉宝今年79岁,住在泾河村四组,他父母都来自泾河,老房子拆迁以后,就搬到新区了。
泾河村面积2.3平方公里,共有546户农户。一直住在村里的,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黄泉宝介绍,白天他们会出来活动活动,锻炼锻炼身体,一般会打门球或者打太极拳,也会在老年活动室看电视或者睡觉。村里老人都办了老人食堂服务,60岁以上吃饭180元一个月,超过90岁了就免费了。
每周村里还会组织“网链银龄”讲座,学习如何上网、如何使用智能手机。泾河学堂内,设置了昆曲、绘画、书法、国学等村民喜闻乐见的课程,满足群众文化个性需求。
发展为了村民,发展依靠村民,发展成果也要由村民共享。泾河村根据老中青幼等不同的年龄阶段,构筑了多个服务载体,比如村民健身中心,村里聘请了三位专业的健身教练,适龄的村民可以在专业健身教练的指导下免费进行健身活动。
泾河村这一系列福利背后,离不开日益壮大的村级集体资产作为支撑。
昆山高新区泾河村党委书记费建忠表示,2022年泾河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到账可支配收入3589万元,为实现共同富裕,筑牢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接下来将立足村域发展实际,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断提高村民可支配收入。
泾河村是苏州富民增收的一个缩影。2022年,苏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7.95万元、4.37万元,收入比缩小至1.82:1,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可以兼顾“富裕”和“共同”,农村集体经济可以说是推进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
为此,参加今年两会的代表和委员纷纷建言,要发展好、平衡好村级集体经济,构筑农村齐步迈向富裕的公平底线。
“我的相关建议是关于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转化,要提出一些不同的特色产业的规划建议,其次也要更加加强人才建设,因为一个好的过硬的组织队伍以及相关农业专业人才的培育,对于整个村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苏州市政协委员、苏州市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沈园说。
“2023年能够增加村集体收入1600万,同时提高了村民和老人的福利待遇50多万元,接下来将以创建苏州市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为契机,努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好村级经济和环境的富裕基础”,苏州市人大代表、常熟市碧溪街道李袁村党委书记袁新春表示。
推动共同富裕,短板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发展潜力也在农村。政协委员胡艺春认为,农业企业左手牵着农民,右手服务市民,做大做强农业企业可以大大激活乡村致富新动能。
胡艺春表示,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农业服务业已经诞生,比如净菜行业、电商行业等。因此在这方面,建议政府能给予一定的支持力度,更多地扶持龙头企业,在人才培育、产业规模、服务市民、带动农民方面,做出更多的贡献。
一座充满幸福感城市的背后,是一个个充满幸福感的家庭,而在一个家庭里面,一老一小尤其值得关注。在苏锦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老年人一天的生活可以说是丰富多彩。
一早,就陆续有老人走进苏锦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测量血压关注健康,阅览室里看一会儿书,中午幸福食堂不时传出欢声笑语。午饭过后,老人们走进日间照料中心开始午睡。
姑苏区苏锦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现场负责人薛士林介绍,60岁以上的老人到这里就餐,如有特殊困难,费用全免。对于需要配送的家庭,也会为老人送饭送菜上门。日托床位目前有15个,老年大学、老人的助浴场所以及社区卫生服务都集中在一起。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苏锦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子女尽可能解决后顾之忧。
“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里,有菜市场、 银行、药店,涵盖了衣食住行,感觉挺好挺方便的”,苏锦街道居民孙熙姝表示。
2022这一年里,苏州持续织密“一老一幼”保障网。实施老年友好社区建设行动计划,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完成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万余户,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210张、家庭夜间照护床位2109张。
纵观整个“民生网”,涉及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社会救助等方方面面,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兜底保障。“如何让这张网越织越密,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成为与会代表委员讨论的焦点。
苏州市人大代表、苏州科技城医院副院长钮金英表示,要加大对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群体的医疗救治服务能力的提升,加强应急能力的提升。同时,要密切关注心理健康,可以在特殊时期,采取线上和线下心理健康的科普普及的方式,多维度多方位满足市民心理咨询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看苏州时政专稿 记者:矫荷、乔亚萍、张恺、俞燊昊、胡家鹤、朱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