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博物馆和学校会擦出怎样的火花?1月17日,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与南京第九初级中学携手“跨界”联合,以“我眼中的园林画意”为主题,在瞻园开了一堂融合语文、美术、音乐、戏剧、影视、历史等内容的《江南·园林》综合实践课程。
量身“定制”,诗画里全是园林风光
冬日里,瞻园中腊梅初绽,以往安静的周一闭馆日,今天来了一群年轻人,他们是来自第九初级中学的二十几名学生。在“金陵第一园”里,有一个以游园·寻古、观展·寻情、作文·寻美、造园·寻趣、昆韵·寻梦、品园·寻雅六个课程构成的特殊课堂,同学们走进博物馆,实景中感受课本里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
“这是一个馆园合璧的博物馆,馆址瞻园始建于明初,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明代曾是开国功臣徐达的西花园,清代这里是江宁布政使衙。”跟着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的讲解员,同学们开启了“寻古”之旅。瞻园内的风景,园中的碑刻、架上的紫藤、湖边的石头、耸立的假山……亭阁草木、山山水水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赏过景色,走进罗史馆临展厅,这里正在举办《四季瞻园》美术作品展。瞻园的冬日里,同学们朗读着清代袁枚笔下《瞻园十咏》,感受着“环植寒梅处,横斜画阁东”的写意,赏着一幅幅绘出瞻园四季的图画,这一刻,古与今,纸面与现实之间有了一种共鸣。
绿树下,一扇带有园林古朴特点的门格外抢眼,园中的美景透过这扇门散发开来,对面墙上的窗户里,还藏着园中更多的风景。这是柏同学画笔下的瞻园一隅,她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里既有植物也有建筑,非常有层次感,便拍回家画了这幅画,“我以前画过铅笔画,画这么完整的水粉画是第一次。比起自己来瞻园游玩,老师对园林和课文的讲解,增添了我对园林的了解。”
在自然风景下,开启中国园林美学课堂
一千个游客眼里有一千个江南,同学们眼中的瞻园又是怎样的景象呢?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老师将校本课程《江南·园林》搬到瞻园之内,开启中国园林美学课堂。
语文教师陈元芝带领学生实地赏景,感受文人笔下的园林美景。在吉同学的眼里,眼前一汪清泉映照下的太湖石打开了他的心扉,“这里的水特别活,整块的太湖石看起来很壮观,给了我很多想象的空间。”吉同学表示,在瞻园里上课格外有趣,对今后自然景观下的课堂也有更多的期待。
陈元芝表示,南京的学生不像苏州学生一样随处可见园林的风光,平时在学校里学习苏州园林的时候,都是用图片唤起学生的情境感,在真实的园林中教学,学生们可以身临其境的品味江南园林,感受其中的奥妙。她认为,这次特殊的课堂,对同学们的文笔和审美都会有推动作用。
美术教师朱晔从古人造园思想出发,以树枝、石头为素材带领学生制作微缩景观,同学们通过制作微缩景观将各自眼中的园林景色展现了出来。取蓬松的泥土压实放置盆中,挑选同学们事先采集的石头作为假山,在其中以花草点缀,最后搓撒草粉,一幅园林景色便展现在眼前。有同学分享了自己的制作理念,“在我们制作的微缩景观中,游人可以靠着石头休憩,后面有花,春天的时候会有昆虫,夏天花朵繁盛,秋天硕果累累,冬天白雪皑皑,人们可以品茶、吟诗,享受美景带来的意趣。”
据悉,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将继续深化与第九初级中学的合作,使博物馆教育融合更多学科的同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共享“馆校合作”教育成果。
现代快报+记者 张文颖 丁梦莎/文 牛华新/摄
- 南京
- 2022-01-17 20:33:00
- 南京
- 2022-01-17 20:31:41
- 南京
- 2022-01-17 20:28:54
- 南京
- 2022-01-17 20: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