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丁梦莎 刘静妍/文 吉星/摄)“辟地开天功莫与,耕云播雨业无称。”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董必武的自谦之词。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中共代表团入驻梅园新村75周年、纪念董必武诞辰135周年,11月9日,“作始也简 将毕也钜——董必武手迹展”在梅园新村纪念馆临展厅开展。该展览由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博物总馆主办,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南京周恩来精神研究会承办。
“白下红旗耀日明”,诗歌印证革命乐观精神
展览共展出董必武题诗、题字手迹近100幅,是从董必武1938年到1975年间题写的众多手迹中遴选出来的,其中很多作品是首次公开展出,比如1960年董必武为梅园新村纪念馆书写的《梅园新村题四绝句》等。
展厅里,一幅幅卷轴上的字苍劲有力,行云流水。“龙盘虎踞古金陵,抗日曾为前哨营。指点旧居怀往事,梅园傅厚岗留名。”这是四绝句其中之一。他在诗后题写小字记录:“1937年中共代表团南京办事处设在傅厚岗,日寇陷南京后迁武汉转重庆,1946年夏,由重庆返南京,办事处设在梅园新村。”
△《梅园新村题四绝句》
梅园新村纪念馆综合业务部副主任林建英介绍,《梅园新村题四绝句》是董必武在1960年南京市政府筹设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时题写的,诗作中“团结之中有斗争,斗争亦为固同盟”一句,与周恩来、董必武率中共代表团于1946年5月到1947年3月,与国民党政府在梅园新村展开的谈判斗争相呼应。
1947年3月7日,董必武在离开南京时,曾向记者发出“再见之期,当不在远”的豪迈之言。“在现在看来,这句话体现了他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两年后,解放军胜利渡过长江,解放南京,他的豪言壮语得到了印证和实现。”林建英说,《梅园新村题四绝句》中的“两年月半离宁后,白下红旗耀日明”正呼应了他此前的豪言。
展品来自全国各地馆藏,董必武之孙奔波采集复制
本次展出的展品,其中很多是董必武之孙董绍新和孙媳黄琼珍奔波于全国各地的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等地采集复制而来。比如,《录毛主席咏<菩萨蛮·黄鹤楼>诗一首》《录杜诗草堂即事一首》《录毛主席词<采桑子>一首》等作品,都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藏。这些手迹原件大多已是定级文物。
△《录杜诗草堂即事一首》
现场,一幅看上去有点潦草的作品《九十初度》,与周围书写工整、笔迹有力的书法形成了鲜明对比。林建英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是董必武在1975年3月5日写下的,当时他正饱受病痛折磨,手没力气了。”这首诗,是对董必武90年的人生的总结。
△董必武作品《九十初度》
“董必武的学识,可以说是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董必武的孙子董绍新说,董必武热爱书法,练习书法是他日常休息的方法,也是陶冶自我情操的方式,直到晚年仍勤练不辍。
董必武也爱作诗,尤其擅长古体诗。他的诗作,无不与其漫长的革命生涯息息相关,有题赠、怀念、哀悼故交同志和战友,有对革命历程中重大事件的回顾和评价,有对新中国建设的歌颂和展望,有对当代中国人物的颂扬,有对后代的谆谆教导和期许……
“即便读到那些看似单纯描写景物风光的诗词,我们也能感受到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忱,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董必武的词句情真意切,常常使人情不自禁地受到感染而热血沸腾。”董绍新说。
珍贵文物展出,黑色公文包见证革命生涯
展柜中,董必武曾使用过的黑色公文包吸引了大家的目光。1945年,董必武参加联合国成立大会时,用过这个公文包。在国共南京谈判期间,他也总是带着这个包。这个公文包,由他的夫人何莲芝捐给了梅园新村纪念馆,现在是国家一级文物。“它既见证了中国的外交史,也见证了国共谈判的艰苦岁月,是董老革命生涯的重要见证物。”林建英说。
△董必武使用过的黑色公文包
△董必武使用过的文房四宝
为更好地配合展览,梅园新村纪念馆特展出了十余件馆藏董必武文物。这些文物多是尚未公开展出过的珍品,也是定级革命文物,在本次展览中首次公开亮相。除了黑色公文包,还有董必武曾经戴过的深灰色呢礼帽、穿过的棉麻西服背心、使用过的文房四宝以及由董必武签字的书籍等。
- 南京
- 2021-11-09 18:13:06
- 南京
- 2021-11-09 18:10:49
- 南京
- 2021-11-09 18:09:58
- 南京
- 2021-11-09 18:08:03
- 南京
- 2021-11-09 18: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