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国宝里的大运河|这块500多岁石碑,见证徐州曾有国家粮仓



“永乐初,文皇帝北上,命大臣营度,比部寻拓充广为水次仓,盖转输法也。维时冬,官民既工备修造廒座……”徐州博物馆院内西侧陈列着一块广运仓碑,碑上铭文纪录了500多年前徐州的国家粮仓“广运仓”的故事。

△徐州博物馆陈列的广运仓碑


广运仓碑碑首为半圆形,中间阴刻“徐州广运仓记”6个篆书大字,周围遍饰云纹;碑身长方形,碑文共计612字,字体亦行亦楷,银钩铁画,四周饰以缠枝牡丹。

广运仓碑文


徐州博物馆陈列展览部主任、副研究馆员岳凯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广运仓碑是1989年,徐州奎河全面清淤过程中,在袁桥南部河底施工过程中偶然发现的。他说:“广运仓碑记录了徐州大型国家粮窖的故事。”碑文首先介绍了广运仓的兴建背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为满足京城的粮食需求,需从南方经大运河运输大量粮食到北方。因此,在交通要道的徐州设立了广运仓,以便于漕粮的储存和转运。

徐州博物馆陈列展览部主任、副研究馆员岳凯


碑文还描述了广运仓的功能和建筑布局。广运仓不仅作为储存粮食的场所,还兼具转运和管理的功能。粮仓内部分布合理,设有多个粮仓和仓库,以满足不同粮食的储存需求。同时,广运仓还配备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人员,以确保粮食的安全转运和储存。碑文还记录了广运仓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是明朝四大国家粮仓之一,在保障京城粮食供应、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广运仓的存在也促进了徐州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岳凯介绍,广运仓占地约540亩。根据碑文描述,这个“天下粮仓”位于徐州城南,紧邻运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北至和平路一线,东至黄河故道,西到解放南路,南至奎山以北。规模宏大,整个粮仓区域宛如一座城池。他说:“广运仓是明朝时期在徐州设立的一座大型国家粮仓,主要用于储存和转运通过大运河从南方运往北方的漕粮。”

徐州广运仓碑


运河作为当时南北交通的要道,为广运仓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明朝迁都北京后,由于京城远离粮食产区,需要从南方调运大量粮食以满足皇室、官员和军队的需求。运河作为当时最重要的水路交通线,成为南北粮食运输的主要通道。为了加强漕粮的转运和储存能力,明朝在运河沿线的重要节点设立转运仓,其中徐州因其地理位置和运河交通的便利而被选中设立广运仓。每年经徐州北上的漕粮达400万石之多。

据考古发掘,广运仓不仅是漕粮进京的门户,而且是转运输送的必经之地。另一方面,在国家灾荒之际,特别是徐州周边遇到灾荒,可直接开仓赈济,稳定社会。500多年过去,广运仓已化作尘土,但是广运仓碑的发现让这个天下粮仓的故事,流传于世。

今天,大运河依然哺育着沿岸的人民,徐州依然是南北交通的重要中转地,在新的时代发挥着重要的物资流通作用。

“国宝里的大运河”全媒体报道由现代快报发起,联动北京广播电视台、每日新报、河北日报、齐鲁晚报、大河网、大皖新闻、都市快报等大运河沿线八省市主流媒体,共同推出。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郑阳 文/摄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