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常州:产业向“新”、生态向“优”,长荡湖畔绽放高质量发展之花

滆湖上掠过的长风,掀起长荡湖片片涟漪。自2022年5月“两湖”创新区建设冲锋号吹响以来,常州市金坛区坚决扛起重任,挺进“两湖”创新区主战场,系统推进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一座“最美新城”加速崛起。

产业体系“向新”

规模以上“五新产业”产值占规上总产值比重达97.8%,其中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总产值1265亿元,同比增长11.5%。这是金坛区2023年度“成绩单”中的亮眼一笔,足见其高质量发展的“向新力”。

今年以来,总部位于金坛的蜂巢能源新增订单不断、海外市场拓展成效明显。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数据显示,蜂巢能源以2.7GWh的装车量位列全球第十,同比增长217.7%。“我们始终看好常州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与城市共成长。”蜂巢能源党委书记、高级副总裁王志坤说。

动力电池装车量全球榜单TOP10中,金坛区拥有2席,另一家是排名第六的中创新航。建设“两湖”创新区,打造新能源之都,两家企业正是在城市发展机遇中乘风而起、走向全球。正如金坛区委书记陆秋明所说:“要打造一批城市名片企业、行业标杆企业,引导企业做大做强。”

目前,金坛区集聚产业链关键环节相关重点企业30余家,涵盖正极/负极材料、隔膜、电芯、模组、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回收等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链条,产业链完整度达97%。

一批省级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今年以来,多利汽车零部件及一体化底盘结构件项目、安易行新能源换电产业总部基地项目等“拔节生长”;科隆威智能光伏设备制造项目开工,半导体封测总部项目、立研半导体常州产业基地项目签约启动。

新动能加快孕育。今年4月28日,江苏省合成生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金坛成立,这是我国首次系统化通过标委会形式开展合成生物标准体系建设;5月16日,合成生物共享创新实验平台项目等4个新项目落户金坛经开区。

开发区就是集聚区,上下楼就是上下游。金坛已形成以华大、擎科、创健等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生态本底“向优”

今年青虾季,长荡湖畔儒林镇养殖户秦国平的青虾品质在市场受到好评,养殖场经济效益达到60万元。在他看来,这主要得益于长荡湖治理后优质的水环境。

绿色,是“两湖”创新区最鲜明的底色。金坛坚持生态治湖理念,系统开展长荡湖水生态修复、水污染治理、保种示范三大类工程,扛起太湖治理“上游担当”,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如今,湖泊水质显著提升,湖内物种更加丰富。漫步长荡湖畔,偶见青头潜鸭、卷羽鹈鹕、小白额雁等珍稀鸟类戏水游弋。

金坛区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林丽丽表示,近年来,退圩还湖新增湖面近10平方公里,建成滨水风景廊道30公里,生态清淤面积达24平方公里,扩建长荡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000亩(66.67公顷)。同时,通过在长荡湖地区开展综合性保护,统筹管理“水—土—生物”等要素,重建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2023年,金坛11个国省考断面优Ⅱ比例36.4%,创有考核记录以来最高值;长荡湖心总磷0.082mg/L,同比下降21.2%,长荡湖水质达到Ⅳ类,达10年来最好水平。

金坛区生态环境局生态文明建设科科长郦挺介绍,湖区一体化修复后,金坛培育了文旅融合新业态、打造了美丽乡村新场景、探索出价值转换的新路径、激发富民增收新动力,实现从“守绿待金”走向“添绿增金”。

城市能级“向上”

去年9月,随着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启用、沪宁沿江高铁开通,金坛迈入高校、高铁“两高时代”,城市能级显著跃升。

日前,河海大学新能源学院成立并落地常州校区,重点规划光伏、储能、氢能等学科方向,深度融入常州新能源之都和“两湖”创新区建设。副院长程亚军表示,金坛强大的新能源产业将使广大学子对产业有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学院将与本地产业密切联动,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不仅是教学基地,还是创新创业大平台和创新策源地。金坛预留1500亩(100公顷)土地建设华罗庚科学城,作为校地融合发展、科技创新的大平台,服务人才落户和创新创业。

人才是一座城市的核心资产,记者从金坛区委人才办、区人社局获悉,今年一季度引进各类人才1543人,其中35岁及以下青年人才占比75%,分布在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五新产业”的占比39%。

筑巢引才,双向奔赴。截至目前,金坛累计建成人才公寓超2.3万套,完成率全市最高。常州市五星级人才公寓金沙国际人才社区共建有1177套公寓,住户李春博告诉记者:“这里环境优美、配套齐全,宜居宜业。”

城市迈入“两高”,新的通道正在打开。中吴大道西延智慧快速路工程,是连接常州主城区和金坛的第二条快速通道,项目建成后,将构成中心城区与“两湖”创新区往来的新通道,进一步促进要素流通,加快“常金一体化”。

5月17日,金坛首次实现在内河港口报关直接“出海”。通过在金坛港建设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原先只能在口岸港办理的通关手续,直接前置到金坛港进行办理,实现了一次报关、一次放行、一次查验。“这也意味着,金坛港正式由内贸码头升级为外贸码头。”金城港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陆琪说。

“新城市”本底夯实,“新产业”谋新提质,“新人才”聚力蓄能……揽湖听潮,感知未来。陆秋明表示,金坛区将抢抓这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坚决扛起“两湖”创新区主战场重任,奋力扛起万亿之城新城区担当,不断开创“美丽常州新样板”建设新局面。(杨成武 宋蕾)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