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农业社会化服务,回答“谁种地”“种好地”

6月11日,南京市六合区江优家庭农场的农场主阮兆江遇到了麻烦事,他发现,家里储存的粮食下层部分发生了腐烂,没有腐烂的部分也不能作为口粮,无法被正常收购了。他急忙向自己签约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商、南京善思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作物医生”时以斌求助。当天,时以斌拉上十几个粮食收购商赶到现场“看诊开方”——将完全腐败的粮食剔除后,剩余部分由收购商无害化处理后变为饲料粮并收购。阮兆江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粮食收购,是农事生产的重要一环,也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江苏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探索具有江苏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路径,全省各类服务主体达7.4万家,年服务规模超过7000万亩次,服务营收超140亿元。

打通全流程,服务小农户

6月5日下午,在南通市如东县洋口镇杨楝园村吴大家庭农场,3台现代化收割机正在田里穿梭收割夏粮。农场主吴健告诉记者,只用了一天半时间就收完了200多亩地,收割好以后也不愁卖,“我的粮食早就被‘包’了,而且还有烘干等各种服务。”

不远处,一片已经收割完毕的田块正在播种秋粮。一台侧深施肥机将成捆的秧苗准确无误地插进田里,同时,一颗颗蓝色的“小胶囊”也均匀地施于秧苗侧3至5厘米,深度3至5厘米,这些“小胶囊”就是缓释肥颗粒,表面包裹着一层“智能膜”,就像为农作物安装“控肥”闹钟,农作物需要“吃饭”时,就适量释放出一些养分。过去要施肥追肥3-4次,每亩肥料用量得达到80公斤,现在只需要在插秧的时候同步侧深施肥1次,实现了降本增效。

“今天夏粮收割完,再用两天时间平整土地之后,我的田里也是这般场景。”吴健指了指旁边那片绿色稻田说,“这里是我们的育秧基地,我的秧苗就在这里,到时候直接‘搬’到田里就能开工。”

如东供合农资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旭介绍,吴健原本是个只有10多亩地的小农户,如今通过流转已经拥有了300多亩地,而且种粮的各个流程都被“包下来”了。“像吴健这样的小农户很具有代表性,他们虽然有一些种植经验,但是自己种田始终面临机械不足、成本高、效益低等问题。目前我们服务小农户已达8.4万亩,合计服务全县达30万亩,在我们的帮助下,施肥慢、收割慢、烘干难等问题被成功解决。”

成本下来了,收入上去了。“现在每亩地能节约200-300元的成本,而且后续的成本也比以往少多了,一年下来相当于多收入了10多万元。”吴健说。

“在农业生产‘耕、种、防、收’等环节当中,防是最困难的,尤其是在农药使用方面。”南京善思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梁冰说,“长期以来,农户由于缺乏专业技术,存在选药不对路、用药不科学、打药不及时、混配不合理等痼疾,为大幅改善农户随意混配、随意加大用药量等问题,我们研发出更先进的纳米农药,明显提高药效的同时,实现减量化和农药零残留,破解农药绿色难题。”

“我们探索出了‘定制化植保托管服务’模式,即因域定种、因种定技、因田定肥、因时定药、因机定效、因(方)法定收(成),通过这‘六定’来实现农业数字化服务。”梁冰介绍,给农户提供纳米农药,只是企业提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前菜”,将纳米农药产品作为抓手,为农户提供全环节的服务才是“重头戏”。

首先,一线人员作为初级“作物医生”先要了解农田“病情”,到实地进行数据抓取并落实在数字化平台上,然后中、高级“作物医生”还要陪同一线人员,把准农户的疑难问题,根据开出的“病历单”确定病虫害发生的种类、程度,农药使用品种、剂量以及最佳防治时期等信息,通过无人机或喷药工具喷施,用网格化的管理、精细化的服务和信息化的支撑来去解决全流程问题。

“不会科学种地,是小农户的痛点所在。我们希望以‘定制化植保托管服务’标准流程、属地化线下作物医生服务团队、数字化线上农业数据采析平台、科学化纳米农药病虫解决方案、精准化无人机喷施服务及监管为依托,帮助农户解决不能科学种地的难题,实现可复制可推广,促进农户增产增收。”梁冰说。

离乡不丢地,不种保收益

近年来,江苏大踏步向着农业现代化迈进的同时,也依然存在“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等问题。一方面,不少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外出务工,农村的劳动力缺少,“谁来种地”这个问题逐步显现;另一方面,不少小农户面临土地细碎、成本高、质量差、效益低等问题,“怎么种好地”的问题制约着小农户的积极性。

在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处长樊宝洪看来,农业社会化服务是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有效途径,能够将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有效促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一把“金钥匙”。

樊宝洪表示,在不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条件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能以需求为导向,聚焦产前、产中、产后各领域和耕、种、管、防、收等各环节,涵盖单环节托管、半托管、全托管各形式,把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生产经营环节集中起来,还能在金融、保险等方面,由专业机构提供“保姆式”服务和保障,既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还能让广大农户“离乡不丢地、不种保收益”“谁来种地”的问题就有了“妙”解法。

对于不少小农户来说,“种好地”还面临着生产管理粗放、生产效率较低、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农业社会化服务能有效整合农业科技、装备以及更为专业、先进的管理经验等服务资源,精准对接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精准高效“进村入户”,实现更高效率的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帮助农户多种地、种好地。

近年来,江苏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也初步探索出具有江苏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之路——

引导培育多元化服务主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专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服务主体达7.4万家,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各领域,耕、种、管、防、收等各环节中,一家一户、单个经营主体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的服务需求,因地制宜开展农事服务,破解“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难题,促进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以开展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为先导,探索形成了以推广农技体系改革为重点的区域农业服务中心模式、以提供全方位服务为标志的“服务综合体”模式、以开展主体联合服务为特征的“服务联盟”模式、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的“合作农场”模式、以特色服务为引领的“专项化服务”模式等代表性的农服模式,示范效应明显;

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扩展多层次服务领域,服务环节不断向产前、产后延展,从种植业向养殖业等领域推进,逐步形成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服务网络,包括农资供应、技术信息、金融保险等服务以及农产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各方面;

引领创新多路径服务方案,部分起步早、实力强的服务主体围绕农业全产业链或重点环节,探索建设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小农户和各类生产经营主体提供集农资供应、技术集成、农机作业、仓储物流、市场营销等服务于一体的农业生产经营综合解决方案,破解生产主体做不了、做不好的共性难题。

走向专业化,全链条增值

在江苏,像如东供合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南京善思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这样的服务组织还有很多。记者从6月5日召开的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现场推进会上了解到,我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势头良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较好基础,具有农业科技贡献率、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等较高的优势,但总体看,对照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的要求,农业社会化服务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

在综合实力方面,大多数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服务实力偏弱,服务内容项目较为单一,大多集中在耕、种、管、收等环节,从事产前、加工、销售等综合服务的较少,服务链条延伸不够;多数服务主体服务内容科技含量不高,具备全程托管服务能力的组织还不多;不少服务组织品牌意识不强,品牌影响力不够。

在服务资源供需方面,受地形地貌、资源禀赋、主导产业等因素影响,近年来一些地方农业社会化服务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全产业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相对滞后,区域性服务资源合理调度存在一定困难,农机农艺融合配合度偏低,亟待向全环节、全产业链、全功能服务领域拓展延伸;还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发展尚不成熟规范等问题。

优质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强省的重要标志。樊宝洪表示,我省将综合发力,持续推进具有江苏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聚焦主体培育,为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着力支持发展各类型服务主体,利用3年时间培育壮大40个农业生产性服务品牌;以资金、技术等要素为纽带,积极发展服务联合体、服务联盟等新型组织形态,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实现各主体功能互补、利益分享、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提供农资供应、农机作业、仓储物流、金融保险等服务,实现更大范围服务资源整合、供需有效对接。

提升行业发展能力,保障小农户权益。加强规范引导,努力提升服务主体和从业人员能力水平,积极推行“约定有合同、内容有标准、质量有保证、过程有监管”的服务方式;引导各类服务主体通过订单收购、保底分红、二次返利等多种形式,建立更具约束力和稳定性的联结关系,把更多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创优服务链条,促进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延链上,坚持需求导向,推动服务逐步从粮油等大宗作物向果蔬茶等经济作物拓展,从种植业向养殖业等领域推进,逐步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发展能力;补链上,针对农产品流通环节损耗较高的问题,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做好产销两地冷链有效衔接、综合配套上下功夫,实现更多农产品“一季产、四季销”;优链上,围绕农业社会化服务传统业务农资供应,发展壮大一批创新型农资企业,推进农资流通向现代物流发展、向综合服务延伸,形成与现代农业发展相匹配的农资供应体系。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姚政宇 吴琼 文/摄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