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刘建 记者 花宇)正值大江南北小麦高产捷报频传之际,6月10日,现代快报记者从江苏省沿江地区农科所了解到,6月9日,位于如东绿耕元家庭农场也传来喜讯。该家庭农场的205亩湿烂地晚播小麦新技术示范田,由来自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等单位专家组成专家组,按照农业部门验收测产的规定与方法,在考察示范方的基础上,随机选取两个田块进行实产验收,经收割脱粒、称重、测定水分,并折成标准小麦产量,实收亩产达到537.28公斤。
据介绍,这片田块小麦播种期为11月14日,比高产小麦适宜播种期推迟10天左右的时间,播种时土壤含水量较高,呈现湿烂状态,水稻秸秆耕翻还田难度较大,在此状况下小麦还能够取得亩产超千斤的高产水平,正是由于示范推广了一种简化耕作、秸秆行间覆盖小麦种植新技术。
“该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不需要全田耕翻,只在小麦的播种行间进行旋耕,同时把播种行里的秸秆清分到两侧,集中在小麦的宽行中间,一方面减少了全田耕翻作业能耗,创新了秸秆覆盖还田方式,另一方面保证了土壤与种子的充分接触,有利于小麦根系下扎。”该技术的主要研制者、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资源与环境研究室副主任薛亚光副研究员介绍,围绕这一技术特征,该所与太仓项氏农机有限公司合作,历经10年、四代机型的持续改进优化,较好地把小麦耕种环节的各项作业结合起来,研制出“2BFGK-12(6)260全秸秆茬地洁区旋耕智能施肥播种机”,只需要一台机具,就能完成秸秆清分、施肥、旋耕、播种、镇压和开沟,通过农艺农机融合,实现了小麦简化耕作和秸秆行间覆盖还田,该机具已于2020年9月通过了江苏省农业机械专项鉴定。
该项技术在解决秸秆还田和协同丰产增效方面的独特优势,2020年被纳入省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示范项目,该项目由南通市农机化推广中心和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共同实施。
“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在如东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的曹埠镇建立了多点核心展示区,组织实地培训和现场观摩,并在周边乡镇以及海门区悦来镇、如皋市白蒲镇等地辐射应用,按农时季节跟踪苗情进行技术指导,并进行麦田土壤状况、肥料农药施用、机械能耗、生产成本和技术效果等方面系统监测。”承担该项目示范任务的南通市农机化推广中心正高级工程师陆建说,该技术在秸秆难以处置的湿烂地上抢种小麦的优势比较突出,通过对实施该项目示范任务的不同区域、不同种植品种农田跟踪调研和专家测产,其增产、节能、降本的效果十分明显,显示出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动态
- 2022-06-10 17:21:00
- 动态
- 2022-06-10 16:15:54
- 动态
- 2022-06-10 09:03:22
- 动态
- 2022-06-08 17: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