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位于南京雨花台区的AI·镜界—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正式亮相,为这座古都增添了新的科创注脚。这里不仅是前沿技术的展示窗口,更是创新能量的汇聚高地。这也生动诠释着:当创新要素在精心培育的生态中高效集聚、深度融合,将催生出一加一大于二的“聚变效应”,而这,正是新质生产力最具象的呈现。
创新雨林构筑AI发展新高地。在软件谷这片创新的“雨林”中,大小企业不再是孤立的岛屿,而是共生共荣的生态群落。这里既有头部企业的引领带动,也有中小微企业的活力迸发;既有硬件底座的坚实支撑,也有应用场景的百花齐放。这种多层级、互补性的产业生态,不仅体现在资源禀赋的差异化配置,更形成了知识共享、技术协同、价值共创的良性循环机制,为新质生产力的孕育提供了最宝贵的生态环境。
数字赋能重塑产业发展新范式。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质效变革。在从“中国首座软件名城”迈向人工智能高地的过程中,南京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产业重塑。软件谷作为核心承载区,见证了人工智能从单点技术突破走向全链赋能的过程。这里集聚的数千家科技企业,正在智能驾驶、智慧医疗、工业智能等新兴领域构建新的竞争优势。AI视觉检测取代传统质检,AIGC重构内容生产,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重新定义着创新边界。
格局升维定义未来发展新坐标。南京AI产业的蓬勃发展,是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生动实践,更是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把握主动权的缩影。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下,创新正实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能力构建的深刻转变。软件谷的AI产业集群与苏州的生物医药、无锡的物联网等特色产业板块相互呼应,共同构建起全省的创新矩阵。这种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以产业集群为承载形态、以生态优化为支撑体系的发展模式,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更在全国范围内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新范式。
从雨花台区到南京市,从江苏省到更广阔的区域,人工智能的创新火花正汇聚成照亮未来的发展之光。这昭示着,新质生产力绝非抽象概念,而是真切地体现在领军企业与初创团队的协同共进中,深植于技术与产业的交融共生里,贯穿于创新实践与战略布局的良性互动中。在这条发展道路上,以南京为代表的创新高地,正以其扎实的探索与丰硕的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写下生动的注脚。这份源自实践的发展智慧,必将为更多地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宝贵的参考。(晓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