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践行“两山”理念 守护绿水青山|29年,400双旧鞋,4700副手套:一位老护林员的守山之约

8月12日中午,阳光穿过岠山的林海,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71岁的护林员周云鹏,肩扛灭火把,缓步穿行在林间小径,目光仔细扫过树林。这看似寻常的巡山,是他与这座山默默相约的第29个年头。


▲鸟鸣回荡在耳畔,周云鹏在静谧中守望着这片青翠的家园。

岠山位于徐州市睢宁县古邳镇境内,主山海拔虽然仅有214米,却颇显峻伟,山间林木葱郁,树种繁多。但谁能想到,这里曾是苏北大地上的一块“疤痕”,荒石裸露,寸草难生。

改变,始于1991年。37岁的周云鹏作为林业站的一名工作人员,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动员村民捐树植绿。他们满怀希望地把一株株树苗栽进土壤,然而,因缺乏专业管护,新栽的树苗成活率很低。

“辛辛苦苦种下的树,一场风、一场旱,就全没了。这荒山,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绿起来?”提起当年的场景,周云鹏语气低沉,眼神里仍透着心疼。

1996年,睢宁县吹响“向荒山进军”的号角,周云鹏主动请缨,成为岠山林场第一位护林员。“我家就在山脚下,我不来守,谁来?”这句话,成了他与青山的第一句约定。


▲护林员周云鹏身背灭火工具上山作业。

最初的日子,寂寞比山风更烈。他带着浇水班组驻扎山中,每日清晨6点便穿梭于林间,浇水、防火、巡查……有人来了又走,有人劝他“何必这么拼”,当其他护林员陆续离开,唯有周云鹏选择留下,独自与荒山为伴。

“从这里出发往山顶有687个台阶,我每天要巡山两次,不能马虎大意,时时刻刻得能联系上。”周云鹏的足迹遍布3500亩林场的每个角落,每一片坡地、每一条小径,都印着他深深的足迹。

29年间,他走坏了400多双鞋,用坏了4700多副手套,身上留下一道道或深或浅的伤痕。


▲每日两次的巡山路程20公里,对周云鹏而言,这不仅是对身体极限的挑战,更是对这片山林无声的承诺与守护。

“最怕的就是火。”他说,“每年10月至次年2月是防火季,全靠严防死守管控。”每当说起火灾被扑灭、树木安然无恙时,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火灭了,树没事,就是最安心的事。”

如今的岠山早已换了模样,古木参天,鸟鸣幽谷,成为国家AA级景区,昔日的荒山秃岭,已化作绿意盎然的天然氧吧。

“以前盼着山能变个样,现在真的红火了。看到山绿了,游客多了,心里就踏实了。”周云鹏望着满目苍翠,语气平静却满是欣慰。他仍坚持每天走20公里山路,途中不忘笑着提醒游客:“注意防火,别乱扔垃圾。”

守山20余年,他未在家吃过一顿完整的年夜饭。在他眼中,孤独早已酿成了幸福。“我一天不来山上,心里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只要腿还能走,这山,我就守到底。”

山风拂过,松涛阵阵。周云鹏扛起灭火把,再次向深山走去。他的身影,已化作岠山的一棵松,与满山青绿融为一体。风掠过树梢,沙沙作响,似在回应那个与青山相守了29年的约定。

记者 梁梦雨

图片 刘冰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