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南京溧水“双守”添新篇:42对新老结对,诗声朗朗壮军行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王馨雨 记者 卢河燕)“方刚十八龄,毅然去当兵。辞别父母爱,欢歌奔军营……”9月12日,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双拥办联合区人武部、退役军人事务局举办2025年下半年“新兵守国・老兵守家”暨预定新兵“热血青春・参军报国”主题活动,以诗歌为纽带搭建新兵与老兵的沟通桥梁,为即将奔赴军营的新兵加油鼓劲。

“新兵守国・老兵守家”拥军优属活动是江苏省双拥办、省征兵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等四部门去年起在全省推出的一项双拥工作创新举措,动员组织全省优秀退役军人与边远艰苦地区新战士及其家庭结对帮扶,并逐步扩展到全体新兵,当好新兵及家庭的“政策宣传员”“家乡联络员”“军属服务员”“拥军协理员”,以老兵“热心服务”助力新兵“安心服役”,帮助新战士树立正确服役观,爱军精武、安心戍边,投身军营、从军报国。目前全省已经结对6300多对,其中南京结对333对(不含秋季),且根据新兵义务兵阶段服役情况动态调整。

据了解,溧水区本次首批结对共有42对,来自全区各行各业的优秀退役军人参加。活动现场,两位特殊的老兵格外让人动容。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雷锋生前战友赵明才,去年已参与首批结对,今年仍主动请缨再结新“对子”;江苏省模范退役军人、二等战斗功臣尹光新,虽在战场上失去双腿,却拄着拐杖前来,一次性结对两名新兵。他们在大金山国防园道德大讲堂,将战斗岁月里的坚守、训练场上的心得娓娓道来,引导预定新兵未入军营门,先铸军人魂。

南京是世界文学之都,溧水巧妙将诗歌融入活动。“钢枪握手中,苦练硬本领。淬炼青春魂,拼搏建奇功!”新兵代表们精神抖擞、身姿昂扬,以一首首诗歌抒发家国情怀。他们或以“八一军旗红,青春理应征”的诗句诉说对军营的向往和期待,或以“国有危难时,是出鞘的利剑;人民需要时,是坚固的桥梁”“溧水的儿郎,要像边疆哨所的小白杨,屹立不倒守家国”等语句道出新时代青年献身国防的坚定决心,热烈的掌声与共鸣的赞叹声此起彼伏。预定新兵小陈听得非常投入,听到精彩处情不自禁握拳跟读,他说:“我来自红色底蕴深厚的晶桥镇,是抗战时新四军曾经的驻地,我的爸爸是一名老兵,我是听着新四军故事长大的,从小就有从军的理想。新四军的抗战精神将激励我精武强能,做一名合格的铁军战士。”

“服从是天职,甘当‘小学生’,学条令条例,走三大步伐……”全国学雷锋创新创业标兵、曾经的军嫂姜庆香,早已是溧水新兵出发时的“老熟人”,她联合赵明才为新兵们送上笔记本、雷锋画册,还现场鼓劲:“溧水是革命老区、双拥高地,希望你们到部队百炼成钢,成为韦昌进式的英雄,让家乡为你们骄傲。”

江苏省双拥先进个人、溧水区双拥联络员王贵保送上了拥军优属政策“大礼包”,他介绍了义务兵服役期间的基本政策,以及学历提升、就业创业扶持的具体举措,还讲述了溧水社会化拥军优属优待项目等暖心措施,鼓励新兵安心服役。

溧水区人武部领导表示,将役前教育与“双守”活动深度融合,不仅能增强预定新兵的服役信心,更能帮他们提前筑牢军人底色。“让梦想照进现实,让青春在军营绽放,这就是活动最大的意义。”

随着结对证书一一递到新老手中,诗声再次响起,这跨越代际的约定,正成为溧水双拥工作中最温暖的注脚。

(通讯员供图)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