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渴望逃离城市的喧嚣,投身大自然的怀抱,出游寻“绿”日渐成为一种时尚潮流。人们在旅途中寻找和感受绿意,尽享各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这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践行。
生态旅游,正以其独特魅力,为人们开启了一扇亲近自然、感悟自然的大门。走进张家界的奇峰异石之间,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茂密的森林释放出清新的氧气,让人仿佛置身于绿色的仙境;漫步在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湖泊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周边的青山绿树,成群的牦牛在草原上悠然自得地吃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在此刻定格。这些生态旅游胜地,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身心放松的空间,更让人们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生态旅游的兴起,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许多曾经贫困落后的地区,凭借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浙江安吉余村,曾以矿山和水泥厂为支柱产业,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余村毅然关停矿山和水泥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如今的余村,山清水秀,竹海连绵,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收入大幅提高,生活品质也得到极大改善。余村的成功转型,是生态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也让人们看到了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无限潜力。
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地区在开发旅游资源时,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一些景区游客数量过多,超出环境承载能力,造成垃圾堆积、植被破坏等问题;还有一些地方为了建设旅游设施,大肆砍伐森林、填湖造地,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这些行为不仅违背了生态旅游的初衷,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让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政府要加强对生态旅游的规划和监管,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严格控制景区游客数量,加强对旅游设施建设的审批和管理,确保旅游开发活动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旅游企业要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旅游项目的设计和运营中,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因素,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游客也要提高自身的环保素质,文明旅游,爱护环境,不随意丢弃垃圾,不破坏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
吃“旅游饭”,是生态的馈赠,必须保护好这个“金饭碗”。 守护好生态,不仅是为了当下的旅游发展,更是为了子孙后代的福祉。让我们携手共进,以实际行动守护生态底色,绘就生态旅游美好新景,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我们幸福生活的坚实依托。(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