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南京:“留客”又“留摊”,这家夜市爆火有“秘诀”

开市满两年,摊点从8家发展至65家,其中近三分之二“续摊”时间超一年

“留客”又“留摊”,这家夜市爆火有“秘诀”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邓露洁

7月15日晚7时许,市民张棋走出孝陵卫地铁站,进入龙湖紫金夜市。穿行在热闹的人群中,她深吸了一口混杂着各种菜香的空气,挑选起了当天的晚饭,“今天就吃蔬菜麻辣烫,加个拌水果!”

位于南京城东的龙湖紫金夜市,7月正好开市满两年,保持着周末一两万人的稳定客流,摊点从最初的8家发展至65家,其中近三分之二“续摊”时间超一年。一家夜市,何以“留客”又“留摊”?

一辆三轮车,忙出一家人的生计

“老板,一个葱油饼。”“辣椒要吗,切不切?”15日晚,龙湖紫金夜市内,醒目的“葱油饼”灯牌下,摊主老侯应答着食客,左手捻开一只纸袋,右手持铲横竖一切,饼分成4块落入袋中,再套上打包袋递出。

这是老侯在龙湖紫金夜市摆摊的第三年,如今一天可以卖出三四百个饼,还有不少外地人慕名前来购买。“从下午5时支摊到晚上约10时收摊,基本歇不下来。”老侯笑容腼腆,脸被锅气熏得微微发红,“一家人忙在一处,日子有奔头!”

一辆三轮车,忙出一家人的生计,这是龙湖紫金夜市再寻常不过的画面。

去年,身在广西的颜姐在抖音直播间刷到龙湖紫金夜市,看中了夜市稳定的人流,与丈夫兰哥一合计,不远千里来到南京,在夜市上开起“颜姐夫妇螺蛳粉”。煮粉气味浓郁,颜姐主动要了靠内侧的摊位,“虽然偏了点,但有空间放桌椅,留下来的客人更多了。”

这家夜市有“准入门槛”

两年前,孙超、孙宁宁兄弟俩盘下龙湖紫金mall购物中心广场,办起龙湖紫金夜市。

“从前淋过雨,更明白摊主们需要什么。”孙超说,他曾摆过“野摊”,售卖鲜榨果汁,发现“不稳定”是最大的痛点。

盘下广场后,兄弟俩接连考察了南京多家夜市,对摊位布局、品种业态、保洁管理等提前谋划。“夜市要有特色产品,也要有整体口碑。”孙超说,为避免同质化,在业态选择上,同一品类最多“准入”3家。曾有摊主眼热畅销产品想转行,孙超得知后第一时间制止。

夜市管理不是简单的收取摊位费,而需长久经营品牌。为保障用餐环境,保洁每晚进场清扫,每周3次冲洗地面。在孙超的动员下,摊主们纷纷自带地垫,减少油污落地。属地孝陵卫街道、市场监管部门组织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培训,孙超也带着摊主一堂不落地参与。

夜市开市至今,近三分之二的摊主安定下来,还开了不少父子店、兄弟摊。在夜市中部,“手作牛肉汉堡”摊点隔壁是一家售卖椰子汁的饮料摊,摊主是父子俩。站在写有“老大铁板鱿鱼”的灯牌下,孙超掰着手指数着,“这家从山东来的,老大、老二夫妻俩各拿了两个摊,堂兄弟也拿了一个。”

“去年至今,夜市上大概有四五个摊主家里‘添丁’。”提到喜事,孙超脸上的笑容止不住。

人情味让烟火气更暖

夜市打响名气,也带动摊主们自发“卷”品质。为了让葱油饼的面团在冷天正常发酵,老侯年初时添置了保温箱;今年刚入驻夜市的“酸嘢水果摊”,曾有食客担心天热水果变质,摊主小苏转头买了冰柜存放水果。

从谋生计,到过生活。夜市里,有一行自发形成的主食集聚区,区别于“同行相忌”,葱油饼、菜煎饼、里脊肉饼、肉夹馍等主食类摊点依次排开,见面也是笑脸相迎。“大家都有稳定的‘粉丝’,也不怕抢生意。”一家摊主笑着说。

说话间,背后传来小声惊呼。回身看去,原来是“兰州辣子烤肉”摊主家的小孩调皮,跑动时险些撞上瓶罐。“小心点哦!”隔壁摊主的妻子离得最近,回过身将孩子抱起来,颠一颠哄一哄,送回了孩子父亲手中。

留住人情味,烟火气更动人。去年底,《江苏省繁荣夜经济激发消费活力若干措施》印发,明确支持有条件的区域或路段开展夜间特定时段“集中夜市”“后备箱集市”等,鼓励各地对经允许临时占用道路、临时利用公共场所开展夜间经营的活动免收相关费用。政策引导下,夜市从粗放到规范,续写了更多三轮车上承载的温情故事。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