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周军
近日,随着龙岩至龙川高铁梅州西至龙川西段(龙龙高铁梅龙段)正式开通运营,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实现了突破16万公里的新飞跃,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超4.6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万里铁道线上,一列列动车组穿梭江南水乡,跨越西北山川,驰骋东北雪原,奋力描绘着新时代交通强国的图景。
一路通,百业旺。75年交通巨变,在于“水陆空”立体交通格局的综合面貌之变。仰望天空,国产大飞机C919正式入列国航,在祖国的蓝天上平稳翱翔;俯瞰大地,高铁飞驰、铁龙穿梭,公路密织,打通城乡;走进港口,货轮满载,鸣笛出海……一眼望去,不同形态的交通“网络图”四通八达,交织出一幅“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繁荣景象。从新中国成立到阔步走进新时代,经历了75年的沧桑巨变,从最初的简陋与不便,到如今的四通八达与高效便捷,路网之变、交通格局之变,深刻地映照着中国发展面貌之变、动能之变,深层次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交通之变,在于从“线”到“网”的飞跃。回望75年前,中国的交通状况极为落后,铁路、公路网络稀疏,全国能够通车的铁路仅2.2万公里,公路里程仅8.1万公里,没有一条高速公路,民航航线只有12条,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出行需求。而今,中国已经建成了覆盖广泛、层次分明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总里程突破600万公里,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综合运输网络更加完善。100多年前,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作出“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为交通之母”的论断,提出建设16万公里覆盖全国的铁路网,以交通发展助力强国兴邦。当年的这一构想,如今在中国版图上成为现实。展望未来,随着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6轴7廊8通道”的加速构建,以及“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新时代的建设者们正以更强决心和毅力,锚定强化基础、稳固根基的宏伟目标,不仅继承了先辈“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更将其发扬光大,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辉煌篇章。
交通之变,在于从“出行难”到“出行易”的跨越。出行便利、物流发达,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朴素愿望。曾经,出行难、行路难是困扰广大人民群众的难题。一些农村地区成为了“断头路”,小小快递难以抵达偏远乡村,农村的土特产也难以“飞”出大山,交通“梗阻”阻碍着人民群众的追梦脚步。如今,随着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舒适。无论是城市公交、地铁,还是高铁、飞机,都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每逢假期,乡村游、出省游、跨境游等文旅业态持续走热,人们依托发达的交通网络格局追求心中的“诗和远方”。今年暑运,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8.87亿人次,发送量再创历史新高。“诗和远方”不仅在地上,更在空中。如今,低空经济正“飞”到百姓身边,低空驾驶、空中观光、航空展览等特色项目孕育更多“未来场景”,“低空+”经济不断催生新产业、新职业、新动能,让“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梦想变得更加精彩多姿。
交通之变,在于从“封闭”到“开放”的跨越。75年来,中国的交通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5月底,被称为“钢铁驼队”的中欧班列迎来新的收获——累计开行突破9万列。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人背畜驮是主要运输方式,我国与世界的交通联系也亟待恢复与加强。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交通合作,与国际的“硬联通”也在加速构建,中国对外贸易和人员往来更加频繁,为经济全球化注入了新的动力。如今,航线网络遍布全球、中国高铁走向世界。一条条公路、铁路,一座座桥梁、隧道,一个个机场、码头……它们见证着神州大地上的历史变迁,诠释着中国交通的发展历程,注解着交通强国迈出的坚实步伐,更映照着75载光辉巨变。(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