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江苏在A股新增上市公司12家,位列全国第一;此外,在港股新增上市公司6家,在美国纳斯达克新增上市公司2家。
拆解这份“成绩单”,江苏半导体、生物医药、新材料、信息技术等产业中极具活力的经营主体跃然纸上,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特征的资本市场“江苏板块”持续得到市场的认可和“重仓”。
新增领跑,积极拥抱境内外市场
今年上半年,江苏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的新增表现,可以用数量“多”、节奏“快”、市场“多元化”3个词形容。
1月10日,来自苏州的赛分科技“敲钟”上交所科创板,成为2025年首家上市公司;1月15日,扬州企业惠通科技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再写江苏制造业细分领域龙头上市典型;3月25日,苏州再为科创板增添苏企新兵,胜科纳米实现上市……6个月内,江苏合计在A股上市12家,平均每月两家,新增总量和上市节奏均处于领跑状态。
不仅是A股,一批苏企还积极拥抱港股和美股两大市场,在国际投资者面前频频亮相。
其中,南京药捷安康,苏州正力新能、维昇药业、曹操出行,连云港恒瑞医药,扬州的江苏宏信等6家公司成功在港股上市。常州斯塔克工业和泰州亚盛医药则顺利登陆纳斯达克。值得关注的是,恒瑞医药实现了“A+H”两地上市,亚盛医药则成为苏企首个实现港、美两地上市的创新药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上市首日,江苏在A股新增上市公司,均实现了股价“开门红”。其中赛分科技、惠通科技、海阳科技、天工股份首日涨幅均超过300%。港股市场上,药捷安康、恒瑞医药和正力新能的首日表现都不错,其中药捷安康首日即大涨79%,此后股价一路高开,截至目前,总市值一度逾120亿港元。亚盛医药则在港股市场和美股市场上“双上涨”,去年以来,总市值节节攀升,多达300亿港元。
创新不止,产业转型结硕果
今年以来,整个江苏资本市场呈现两个趋势,一方面是高成长企业“走出去”,积极拥抱境内外资本市场;另一方面则是成熟企业敢于拆分“引进来”,用好本土资本市场政策。
总体来看,新增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半导体、生物医药、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上市的基础是“发展得好”,这也从侧面展现了近年来我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正在陆续“结果”。
天工股份是港股公司“H拆A”,回归A股在北交所上市的第一股。作为钛合金“小巨人”,天工股份开发的高性能钛合金材料已进入全球知名品牌的供应链,应用于高端机型的轻量化结构件。当前,其创新产品已通过耐高温轻质钛合金体系认证,并成功应用于高精尖装备。“我们一直坚定走好专精特新之路,希望接下来通过资本市场力量,继续锻造产品研发与生产的核心竞争力,筑好企业发展的护城河。”天工股份董事长朱泽峰说。
胜科纳米被称为“芯片全科医院”,是国内半导体第三方检测分析领域的头部企业。在公司董事长李晓旻看来,凭借深度参与全球2000多家半导体企业研发和生产活动,公司拥有俯视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独特视角,而坚持不懈的创新,是公司摆脱内卷的唯一出路。
赛分科技是全球生物制药色谱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在色谱层析领域已深耕20余年,也是目前国际市场中我国最主要的竞争参与者之一。
海阳股份是国内尼龙6领域的领军企业。在全球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尼龙6作为高性能化学材料的代表,已成为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在该赛道上,海阳股份已实现全产业链的布局。
强竞争力,离不开强研发。今年上半年,江苏新增A股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整体呈现积极态势,更明显的是部分公司研发强度较高,显示出较强的科技创新意愿和能力。如赛分科技近3年研发占比营收最高达到19.12%,远超同行可比公司。
后劲十足,夯实增长动能
“从今年以来我们接触的江苏新增上市公司看,大部分企业都非常乐观。从创始人到管理团队,再到苏企整个精神面貌,对上市以及接下来应对市场变化等,都非常积极。”顺融资本董事长王亚雄说。
Wind数据显示,今年江苏新增上市公司中,境内融资达51.59亿元,境外融资达153.50亿元。从募投方向看,主要集中于新建产线(智能工厂)、新建研发中心以及开拓海外市场等。
智能控制行业关键功能零部件供应商华之杰的大部分募资,将用于年产8650万件电动工具智能零部件扩产项目;海阳科技的募资投向,是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结构优化、产业链延伸和智能化工艺建设,将大大提升其市场竞争力。泽润新能募投方向之一是建设研发中心,其在招股书中明确,研发实力有助于其紧跟下游客户全球化产业化布局趋势,提升公司对海外市场产能的覆盖能力。
在资本市场助力下,部分新增上市公司有望迎来新的发展阶段。江顺科技主持起草了有色金属行业首部铝型材热挤压模具行业标准,有望进一步夯实行业引领地位;惠通科技专注于化学工程高端装备,已拥有17项境内发明专利,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竞争力不断提升;泽润新能正在拓展新能源汽车辅助电源电池盒业务,培育新的增长动能。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江苏在A股市场排队上市的企业约50家。可以说,已上市的“江苏军团”借力资本市场谋发展,而在排队的“后备军”数量充足、覆盖行业丰富,正形成持续“接力”。
记者手记
创新苏企 资本破浪
资本市场“江苏板块”一直走在前列。2025年以来,“江苏板块”新增上市公司依然带给市场许多惊喜。这些惊喜的背后,是苏企在市场上的不服输,是江苏企业家愈加成熟的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
在过去半年的采访中,我经常会问拟上市公司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选择上市?为什么比以往更愿意拥抱中国香港、美国纳斯达克等市场?
江苏的拟上市公司们几乎都会给出这样的回答:因为产业的发展需要国际市场,企业的成长需要国内外多元化资本的助力。
越来越多的苏企将自身设定在全球产业链和资本之中。也因此,我们越来越频繁地看到苏企寻求多地上市、拆分子公司二次上市、回归A股再次上市。用好国内国际两个资本市场,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当前股价表现看,不论是面对境内或境外投资者,以创新见长的江苏制造业企业,得到了大多数的认可。这是国内、国际市场用真金白银在“表态”。苏企没辜负每一次创新的时代机遇,市场会给予最真实的回报。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