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脉绵长、底蕴深厚。近年来,江苏立足文旅资源特色优势,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全省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水韵江苏”正以建设旅游强省的新成效新作为,绘就“诗和远方”。
江苏台记者毕然说:“盐城市建湖县的淮剧小镇,这里是淮剧的发源地。游客来到这里可以穿上心仪的淮剧服饰,体验淮剧的魅力;还可以漫步于老街古巷,打卡30多项‘非遗宝藏’。如今,随着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这个特色小镇越来越‘有戏’。”
一步一景,一曲一舞;淮音悠扬,水袖传情。剧情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交织,这样的淮剧秀演每天都在小镇精彩上演。不同场景中,或是嵌入淮剧绝活,或是加入精巧演艺,让游客尽情领略非遗的别样风情。游客管玉华说,这个地方很有地方特色,表演得很好。游客和当地演员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非常有人情味。
作为全国首批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所在地,淮剧小镇在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环节与非遗元素深度融合,建成运营三年来,已累计接待游客400万人次,实现综合营收突破1.5亿元。
盐城建湖县九龙口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董鑫介绍,围绕小镇城市文化的核心内涵,以淮剧和杂技为主要的展演方式,在淮剧小镇里面通过“番外篇”的形式植入了“9+1”,10个点位的演出;还引进了地方的很多非遗小吃,还有能够让游客参与互动体验的一些项目。
火了非遗、热了景区,这正是江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图景。一直以来,江苏坚持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载体传播文化,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文旅融合,非遗旅游、乡村旅游发展、小剧场建设等做法在全国推广,文化遗产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等融合业态势头强劲。以博物馆游为例,去年,全省博物馆接待观众超1.12亿人次,奔赴“博物知旅”,正成为游客体验“水韵江苏”的又一全新方式。
扬州城大遗址保护中心业务部主任余国江告诉记者,隋炀帝跟大运河有着很深的渊源,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通过3D裸眼、荧幕、星象图等各种手段让游客来了解知识。
近年来,江苏还抢抓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历史机遇,做好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推动文旅融合多样发展。全省各地纷纷以“文化+”融合各种旅游业态,打造兼具文化体验和娱乐休闲功能的特色景区,南京幕燕滨江、无锡惠山古镇核心展示园、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宿迁皂河龙运城等一批文旅融合项目广受好评,一系列辨识度高的特色文化标识,让“水韵江苏”文旅品牌愈加闪亮。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资源开发处处长陈劲松说,遴选推出“运河百景”“长江百景”标志性文旅产品和20条长江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成功举办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升格举办长江文化节;还加快培育具有世界水平、体现江苏水准的文旅品牌,以培育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为抓手,推动各级各类旅游产品提档升级,让人民群众在文旅深度融合中感悟文化自信,充分发挥了文旅融合的叠加效应。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毕然 亓晨 杨帆 王泽坤 徐圆明 徐州台 建湖台 扬州台 编辑/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