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周军
第三届世界前沿科技大会近日在北京开幕。从“科技”关键词望去,这场大会发布了全球海上卫星救助系统、超薄智能移动微信通信系统、耐高温消防灭火机器人等十项主推技术成果,并举办多场项目揭牌、合作签约仪式。如今,科技的“主场”频频选择落户中国,中国科技创新的辉煌成就不断“出圈”,享誉世界,这一景象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的背景下,是难以预见的奇迹。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神州大地上科技浪潮奔涌,数字脉搏强劲跃动,科研实验室里加速攻克一道道难题……我国科技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正向着科技强国加速迈进。
抬头仰望浩瀚星空,人们曾无限感慨,宇宙之深邃奥秘,何时能让“中国红”在太空中骄傲地自由翱翔?如今,“嫦娥”揽月,“天和”驻空,“天问”探火,那一抹最熟悉的“中国红”不断刷新中国在太空中的“新高度”;“奋斗者”号逐梦深蓝,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载客突破15万人次,“东数西算”工程加速推进;月背着陆、智能采样、起飞返回,几个月前,在万众瞩目之下,我国嫦娥六号任务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创举,成功带回1935.3克月球样品……科技之“高”,是靠一点一滴厚积而成的;科技之“新”,则源自不懈的探索与深入的钻研。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科技基础近乎为零,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仅有30多个,几乎没有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从“零基础”艰难起步,历经从“追赶”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式飞跃,这一历程的艰辛不言而喻。一路走来,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以无畏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念,克服重重困难,埋头苦干,推动着中国科技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勃勃生机。国家奋进,奋斗者奔跑,梦想一一打开现实,圆梦的中国正在不断“解锁”14亿多中华儿女的共同梦境。
厚土育良田,科技润新苗。我国科技“枝繁叶茂”、硕果挂枝,根本在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度之高、出台政策密度之大、推动力度之强前所未有。多部委联合发布破“四唯”、破“五唯”的通知,为科技创新“减负”“松绑”,谋创新、抓创新在神州大地蔚然成风。数据见证,科技新“丰”景来自于创新“高投入”。自2013年起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2023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33278亿元,比1991年增长233倍,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64%,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了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先期报告显示,中国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连续第二年位居世界第一。创新环境持续向好,创新氛围日益浓厚,“产、学、研、用”紧密协作,我国科研成果加速转化,越来越多的“黑科技”、大国重器不断“上新”,今天的中国,已进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来时路”深刻揭示出“越创新、越进步”的朴素道理。面向未来,我国进一步立起了远大奋斗“坐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七十五载长歌奋进,赓续前行再奏华章。各地当主动顺应时代潮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从把握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推进科技创新,在科技赛道上见证新的“中国速度”,激荡更强的“中国智慧”。(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