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是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六年,一体化创新动能不断增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台阶,协同创新的“长三角”正加速奔跑。
清晨赶最早一趟高铁,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陈繁强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从南京大学来到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利用这里的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他将观察到实验样品在极端磁场条件下量子震荡的过程。他告诉记者,长三角地区做到了科研设施资源共享,能够更快地推进他们的科研进程。
共享大科学装置,共建重点实验室,共育新质生产力,长三角战略科技力量协同稳步提速。今年4月上旬,“南通全市科技创新双月例会”走进上海,新一轮沪通科技创新合作的正式启动,上海交通大学南通先进技术研究院等13个沪通合作科创项目集中签约。上海交通大学校区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单爱党说:“以前我们在南通海安建有智能装备研究院, 平时我们跟南通的合作项目也非常多,根据我们统计,最近3年,接近200多项目在南通进行。上海交通大学南通先进技术研究院成立后,更容易综合推进现在的合作。”
据了解,近三年,江苏南通共吸引上海、苏南企业投资亿元以上项目超500个。
位于江苏连云港的中复神鹰发挥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主”作用,牵头联动长三角企业,在上海建立应用研发中心,从碳纤维聚合分子结构出发,围绕碳纤维晶体结构的设计开展了一系列的研发工作,成长为国内第一家、世界第三家自主突破生产高性能碳纤维所必需的干喷湿纺产业化技术的企业。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金亮认为:“身处长三角,深感创新不再局限于一地一城,协同、融合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利用上海的空港物流优势,快速响应长三角区域,尤其是航空领域客户的需求,这其中就包括为大飞机项目提供关键材料支持。通过这样的合作,我们也能够快速迭代产品,缩短研发周期,提升整体竞争力。”
今年,也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启动建设八周年。八年来,从“1.0版”源起松江,到“2.0版”联通嘉杭,再到“3.0版”九地共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区域一体化科创改革不断深入,科创生态不断完善。5月24日,深入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建设大会在上海举行,包含牛津大学(苏州)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中心获得授牌。同济大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研究院成立,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长三角区域集聚了全国34%的高新技术企业,47%的科创板上市企业;2023年度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9386.3亿元,全国占比30.5%。
今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要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含“新”量更高的长三角,正加速而来。
(江苏新闻广播/周洋、张雪 上海台、安徽台、南通台、连云港台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