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江苏省委一号文件近日印发,明确提出“稳产、增收、四提升”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2个省委一号文件。纵览全文,实施意见首条便是“着力提高粮食综合产能,扛牢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责任”。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长期以来,我省“三农”工作在农业增产上屡屡取得突破性成效。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8188.4万亩、单产463.8公斤、总产759.5亿斤,单产总产双创历史新高,总产连续10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全省油料面积扩大到467.3万亩、产量增加到103.4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稳产,就是切实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对于提高粮食综合产能,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4项重点任务,从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细化分解与部署,契合江苏农业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
省委副秘书长李荣锦表示,2024年,我省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8124.9万亩,粮食总产量752.1亿斤,深入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取消对产粮大县资金配套要求,高标准农田建设省级总投入不低于上年,鼓励探索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加快推动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120万头左右,规模养殖场保有量稳定在5000家以上。
推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就必须着力提高单产。省委一号文件提出,着力提高粮食综合产能,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去年,我省粮食单产达到463.8公斤/亩,比全国平均高19%,在13个主产省中列第3位。那么,今年我省将如何在增单产上更进一步?
“力争每年提高单产大豆1—2个百分点、小麦和玉米1个百分点、水稻0.2—0.5个百分点,今年着力抓好21个国家级粮油单产提升整建制县建设,同时打造710个省级粮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巫建华表示,我省将深入实施单产提升行动,特别在粮食单产提升方面,计划重点组织实施“五大行动”——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有机质提升行动,加快新建和改造提升现代化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有机质提升示范区,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
重大品种攻关与普及推广行动,围绕解决粮食生产种业“卡脖子”问题,加快推进现代种业振兴,建设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南京农创中心等重大种业基础平台和商业化育种创新中心,创制一批特异性、突破性种质资源,选育推广优质、高产、抗逆的引领性新品种;
全程机械化与智能化推进行动,加快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建设,提升农机作业质量和效率,大力发展区域性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农机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重点技术突破与集成应用行动,加快突破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主粮作物优质化、绿色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应用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优质高产协同、防灾减损同步的综合高产技术体系;
规模经营发展与专业化服务行动,加快培育壮大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因地区、品种、主体提出差别化的最佳生产规模标准,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培育粮食生产全程化、全链条、专业化服务组织。
“我们力争通过3年努力,在全省广泛建设万亩高产片、千亩示范方、百亩攻关田,大力开展高产竞赛活动,推动专家产量变成农民产量、示范方产量变成大面积产量,实现季季高产、周年高产、均衡高产,促进全省粮食大面积单产持续提升。”巫建华说。
要使粮食安全有保障、产能有提升,中国工程院院士、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洪程认为,还需在3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对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的组织领导,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决策部署,加大支持力度,加大考核权重;二是要着力推进粮油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与先进适用技术因地制宜集成应用,重点围绕主要粮油作物开展适用技术集成熟化,尤其在稻麦等主要粮食作物丰产优质高效协同栽培等“卡脖子”技术难题上取得突破,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三是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充分挖掘农、林、牧、渔产业发展潜力,向多元产业要食物、要能量、要蛋白,培育特色粮油产业联合体,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好高质量高效益的粮油产业,持续提升食用农产品安全保障水平。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姚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