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筑牢疫情防控的民生底线
越是“沉默的少数”,越需要投入格外关爱。疫情之下,独居老人、重症病人、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和特困家庭等特殊人群的需求更加突出,需要社会各方的格外关心。
目前,上海正加紧完善针对上述四类人群的兜底机制,及时发现人群、精准排摸需求、快速解决问题,进一步筑牢疫情防控的民生底线。此外,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等相关单位也分别开通募捐平台,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为关心关爱特殊人群提供更坚实保障。
关心关爱独居老人
疫情之下,独居老人的生活状况牵动社会各界的心。市民政局充分落实主管职责,将疫情防控期间高龄独居等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纳入联防联控工作重点。各区民政部门牵头组织,对高龄独居的困难老年人开展摸底排查,聚焦特困老年人、孤寡老人、纯老家庭,或家人被隔离收治而暂时无人照料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重点排查老人日常生活需求、健康状况等情况。
在线下服务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各区纷纷搭建起“线上+线下”服务保障机制,通过科技赋能,落实线上关爱帮扶,持续受理老人来电,热线每日不间断拨出电话,聚焦独居、高龄、行动不便等重点人群开展主动关爱、防疫宣传、需求问询、心理疏导等服务,及时掌握老人疫情期间的居家状态、身体状况、困难诉求。
对不少独居老人来说,“一餐饭”是最大的刚需。目前,上海坚持为老送餐“不打烊”,各街道(镇)组织社区志愿者,接力做好辖区内特殊老年对象送餐到楼组或送餐上门服务。在徐汇区徐家汇街道,一支15人组成的送餐员队伍仍坚持服务,尽力保障老人每天都能准时收到冒着热气的餐食。志愿者们还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社区团购、线上代为采购、联系街镇相关保障部门等多种形式,帮助老人解决买菜问题。
配药就医方面,通过居委干部等精细排摸辖区老年群体用药刚需情况,形成清单后统筹安排居委、志愿者代配药,同时,充分发挥街镇牵头总控作用,确保社区用药需求第一时间有响应、有反馈、有安抚、有处置,相关部门积极倡导街道(镇)成立配药小组(分队),对确实存在困难的问题,及时反馈至街镇。
受疫情影响,相关为老服务场所暂停开放,但对于高龄独居等困难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仍在遵守防疫政策的前提下继续开展。自3月28日起,全市目前仍有550多名居家养老护理员克服各种困难提供居家上门服务,为1600多位刚需困难老年人提供服务3000余人次。目前仍居家的养老护理员,还通过电话等方式联系服务对象,关心关爱其日常生活情况。
在社区一线人员工作繁重的情况下,养老顾问、“老伙伴”等社区志愿者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据统计,3月28日至4月9日,全市16个区共约4.5万养老顾问、“老伙伴计划”志愿者等积极跨前、热心奉献,已累计为全市约35万名高龄独居老人提供服务。
关照残疾群体特殊需求
受疫情影响,本市部分“希望之家”脊髓损伤人士反映,原本定期采购送货上门的失禁人群使用的纸尿裤等护理用品,一度出现断货和备用不足情况。一场视频工作会议第一时间在市残联召开,收集统计各区断供情况后,紧急联系市商务委申请配送生活物资车辆通行证,在各区残联协调下,产品供应商陆续将护理用品送到残疾人手中,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疫情之下,残疾群体的特殊需求进一步凸显,如何解决他们的困难,考验着疫情防控的精细化程度。近期,聚焦残疾人不同阶段的生活需求等,市残联先后制定实施了12项防控通知要求或工作提示,并与卫健委、民政等单位加强协调,建立起直报沟通渠道,及时解决疫情之下的残疾人的急难愁盼问题。
为精准排摸需求,各基层残联组织与属地残疾人,尤其一户多残、以老养残、孤残、重残、独自生活无人照料残疾人等特殊困难残疾人建立了疫情期间经常性联系,方便及时掌握其生活情况。聚焦低保低收入家庭、急症重病患者等“特殊中的特殊”,市残联形成辖区内重点关注人员名单,并分发至街道、镇(乡)党委政府,建立健全相应的关心关爱机制。
为帮助残疾群体解决生活困难,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积极发挥济困助残作用,动员爱心企业捐款捐物,4月8日,由上海喜士多便利连锁有限公司捐赠的1000多盒明治980毫升鲜牛奶送到悦苗残疾人寄养园,后续还将送到本市部分社区的重残、一户多残家庭的残疾人。目前,基金会还在联系企业捐赠一批防疫物资和生活用品,提供给奋战在一线的残疾人工作者。
记者了解到,为及时响应残疾人需求,根据市残联相关规定,凡涉及防疫工作的残疾人诉求,按“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第一时间交属地办理、第一时间向信访人反馈”的原则办理,对残疾人来电来信采取“先行办理、后补工单”的办法,保证处置效率。市残联向社会公布24小时信访咨询电话12385、63211941,在全市封控中安排专人坚持落实全天候值守。
与此同时,市残联部署各区残联建立并向社会公布24小时值守的信访咨询电话,公布12345市民服务热线手语视频电话,方便听语残疾人求助。全市残联还建立起“一小时”残疾人疫情信息报告制度,凡是辖区内的残疾人因新冠肺炎确诊等原因被隔离的,各区残联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协调力量帮助解决困难,并在1小时内报告市残联。
市残联表示,下一步,将加强对新冠肺炎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中的残疾人在隔离救治中遭遇沟通、照料等困难的预判,抓紧制定工作预案或工作指引,同时,加强与属地党委政府、电商平台等沟通协商,加大对残疾人主副食品、必要药品、辅助器具等保供保障力度,确保残疾人基本生活等。
为特困家庭提供更多保障
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各区进一步加大“政策找人”力度,依托社区救助顾问以及社区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楼组长、网格员、志愿者、邻里等多种力量,通过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困难家庭的生活状况,保障好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和看病就医等基本需求,尤其是对家庭成员有确诊或无症状患者的,要求做好生活物资保障工作。
在虹口区,3月11日起启动线上电话问询排摸,工作人员网格化对口联系各街道,全覆盖排摸各街道受疫情影响的困难群众,重点排摸困难独居老人等特殊人群,助力忙于疫情防控的居委会发挥包户组作用,与困难人员保持电话密切联系,多沟通、多安慰、多关心,为困难人员排忧解难;在黄浦区,各街道主动排摸辖区内重点对象的生活情况,区民政局接报后,对散居孤儿、困境儿童、特困供养、重残无业等人员统一采购配送农副食品及必要的生活用品“一次接报、配送三天”,形成覆盖全区的困难群众生活物资应急保障网。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对因疫情影响造成基本生活临时出现困难的群众,明确由户籍所在地街道(乡镇)及时核实情况,给予临时救助;对家庭成员有确诊或无症状患者的,根据需要直接给予临时救助;对其他生活困难的患者,及时启动临时救助,积极开展先行救助;对因疫情造成重大生活困难的,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加大救助力度;对受疫情影响,暂时找不到工作又得不到家庭支持的生活困难外来务工人员、因封控原因暂时滞留的临时遇困人员等,明确由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或其他帮扶。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市区救助管理站已累计救助1872人次。
疫情期间,对特困家庭来说,生活资金保障问题更为突出。为做好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相关部门及时足额发放社会救助资金,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截至3月底,本市共有低保对象16.89万人,特困供养人员0.47万人,实施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1568人次,临时救助4700人次,共发放救助资金6.40亿元。
此外,上海已实施粮油帮困31.04万人次,为困难群众中的老、弱、病、残人员提供油、米、糖等实物,支出资金2073.82万元,针对蔬菜价格上涨的情况,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对象等发放一次性补贴。
为重症患者紧急提供临时帮扶
上海疫情近期持续高位运行,疫情期间重病患者如何托底?
记者从上海市红十字会获悉,根据市领导指示和市委办公厅通知精神,市红十字会经研究,拟把“红十字千万人帮万家”救助对象中的肿瘤患者、精神病患者、失智特困老人等重症患者作为重点帮扶对象,计划积极筹措资金,为他们紧急提供临时的帮扶,以保障他们的日常基本需求。
为做好上述人群的帮扶工作,上海市红十字会已开辟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项目”捐赠通道,详细内容可登录上海市红十字会官方网站(http://www.redcross-sha.org.cn)查询。捐赠热线:021-5535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