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与中秋双节“同框”,14亿中国人跨越山海,用心拼接着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流动中国”画卷。8天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将达23.6亿人次,家国情怀在星夜奔赴中传递,青春理想在火热流动间奔涌,喜庆欢乐在温暖旅途中洋溢,幸福中国在阖家团圆中升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双节的流动,始终绕不开“家”这个滚烫的字眼。在江苏的高铁站里,行李箱的滚轮声与孩童的欢笑声交织成最动听的归途乐章;高速公路上,绵延的车灯如星河落地,每一束光都朝着家的方向奔涌。这份流动,藏着最朴素的人间烟火——或许是年迈母亲提前备好的蟹黄汤包,或许是父亲在家门口等候的佝偻身影,每一段归途都承载着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团圆情结。
如果说回家的路是“幸福的折返”,那么出游的脚步便是“梦想的延伸”。金秋十月,江苏凭借“水韵江苏”的独特魅力,成为无数游客的心仪之选,在人文“流动”中点亮青春活力。双节期间,全省4200多项文旅活动如繁星点亮夜空:南京“笪桥灯市”上,传统花灯与现代光影交织,千年灯影里映出金陵新韵;苏州园林里,月光洒在青瓦白墙上如诗如画;扬州瘦西湖畔,古筝与佳人唯美相映,“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意境丝丝缕缕;太湖鼋头渚国庆中秋·水上音乐烟花大会,烟花在湖面绽放,映得碧波如碎金,盛世烟花流光溢彩。这些流动的足迹,不仅勾勒出江苏山河的壮美,更映照出中国人“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幸福图景,让人们在团圆的氛围里,读懂盛世中华、家国同频的深厚意蕴。
在这片跨越山海、奔流涌动的幸福景象里,青春的身影格外耀眼。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采访采风活动走进江苏,当代青年以“敢闯敢干”的姿态,成为“流动中国”里最鲜活的青春力量。在苏州产业创新园区,青年工程师们日夜攻关,让“江苏智造”走向世界;在徐州彭城七里城市更新现场,青年规划师们手绘蓝图,让老街区焕发新活力;在无锡太湖畔生态保护阵地,青年环保志愿者们定期巡湖,用行动守护“绿水青山”。江苏青年正用实干担当与创新作为,将青春奋斗底色绘在每一寸祖国大地。
“家国同构”是中华民族千年不变的精神基因,当国庆的红旗遇见中秋的明月,这份基因便有了更生动的诠释。在江苏,城市广场上飘扬的五星红旗,诉说着新中国76载的峥嵘岁月;家家户户餐桌上的月饼,包裹着五千年文明的文化记忆。从无锡空港口岸出入境边检站的高洁,以坚守诠释奉献,用专业守护国门安全;到苏州高速交警沈惠斌,在假日车流中辗转疏导保畅,凭坚守护航群众归家路;再到南京消防员杨国庆,以“国庆”之名值守重点区域,守望万家平安——他们都是“流动中国”里的普通人,却以“小我”的坚守,成就“大我”的荣光。
“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如今的江苏,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万亿元,实体经济根基更加稳固,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8500万江苏儿女始终以青春之姿勇立时代潮头,以时不我待、奋力拼搏之势敢闯争先。从企业家到创业者,从服务员到外卖小哥,从科研人员到基层社工,无数奋斗者的脚步,在国庆节的中国红里,汇聚成流动中国最生动的图景,凝聚起盛世家国最坚实的底气。
家国同频庆双节,青春点亮中国梦。流动的中国,因团圆而温暖,因奋斗而精彩;青春的江苏,因创新而澎湃,因担当而向前。让我们以青春之名,赴家国之约,在归乡途中守护亲情,在奋斗路上追逐梦想,让每一步流动的足迹,都成为书写伟大时代的一笔,共同绘就属于中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壮丽华章。(张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