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泰州姜堰:三水织锦绣,文韵润姜城



文化焕发新气象,小城处处闻弦歌。

国庆假期,泰州市姜堰区开展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大街小巷烟火气升腾,展馆景区文化味十足,涌动着蓬勃的消费活力,积聚旺盛的人气、丰沛的信心。人们在节日氛围中礼赞伟大祖国,在时代气韵里坚定文化自信。

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

蒋垛镇,苏中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诞生地。昔日,一批又一批革命者披荆斩棘、浴血奋斗;今天,叩开厚重的历史之门,市民和游客在蒋垛苏维埃纪念馆驻足、凝思、铭记。



“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照片,诉说着红色江山的来之不易。国庆假期来‘寻根’,我感觉特别有意义。”10月1日上午,来自南通的游客许佳明说。

当天,蒋垛镇还开启红色实景剧本游,军事训练营里,投掷手榴弹、推车囤粮……一个个青少年化身战士闯关,沉浸式体验革命先烈所怀有的坚定信念和廉洁品质。18岁的缪锦秀说:“以前只在影视中见到,这次自己当先锋攻关卡,在游戏中受到教育,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蒋垛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袁磊介绍,10月1日清晨,已故老红军吴九成的家人,与社会各界代表共同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升国旗仪式,老红军的升旗传统,已化作一种强大的精神象征,代代相传。
古邑姜城,游人如织……每一处革命旧址、每一座红色场馆,都是一段浓缩的历史、一份精神的传承。



站在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曲江楼前,22岁的周智心潮澎湃。这个国庆假期,他专程从广州返回家乡,“感受80多年前那份炽热的革命热情,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走出曲江楼,周边革命旧址、遗址、纪念设施“串珠成链”。肃立在“勇敢队之歌”群雕前,耳畔仿佛传来冲锋号角,周智说:“没有过去的难,就没有今天的甜。我们要接好接力棒,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从丰富供给中享受文化滋养

姜堰区博物馆,一件件石刀石斧、青瓷古陶,既是承载厚重历史的文化遗存,也是滋养精神血脉的宝贵财富,市民和游客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切身体验中享受文化滋养。



“目不暇接,像是走进了远古的天目山深处。”10月2日,与全家一起逛博物馆的徐女士说。戴上虚拟设备,借助数字技术,天目山西周古城重现眼前,这里有读不完的故事、看不完的细节。

文化凝聚人心,也增进民生福祉。夜幕降临,姜堰区市民夜校开课了,30多名学员全情投入,尽情歌唱。姜堰区文化馆馆长孙媛介绍,市民夜校课程丰富,除声乐、书法课程外,还开设团扇手作、古法绒花等非遗教学,吸引人们走进场馆、获取新知。



文化的和风细雨,悄然飘入假日时光。梁徐街道星河露营基地,青年朋友们在篝火晚会上飙红歌;溱湖阿派朗创造力乐园,孩子们在五大主题片区“沉浸式”感受科技与自然的融合魅力;祥泰寻野营地,“盛世梦回大唐”游园市集上演汉服秀;专题展览、非遗巡游、音乐会等100多场活动让市民游客体验姜堰特色文化,公共文化场馆、站所免费开放。

从文旅融合中激发消费潜力

在群源文化露营研学基地,10多项文旅项目与自然风光相映成趣。“来这里露营,这次新增了浑水摸鱼、做月饼、捡鸡蛋等项目,寻野趣中更多了诗意。”市民陈凯说。

“诗和远方”的向往,使文旅消费持续升温。国庆假期,姜堰区因势利导,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本土人文从“可观”到“可游”、让市民游客从“看景”到“入景”。

国庆假期,“三水之环”依然人流涌动。“这里姜堰风貌有特色、有热点,文化体验集大成、很‘抓人’,我们年轻人喜欢来。”10月1日晚,参加“享你的夜·城市音乐会”国庆专场活动的赵露说。



“三水之环”集城市客厅、美食美学、创客空间于一体,据统计,今年运行以来,已吸纳30户商户,综合营收超过400万元,带动就业100多人。

文旅融合带动“一业兴、百业旺”。13个镇街顺应新趋势,体验活力四射的“村晚”“村超”“村BA”,广场旁的集市,农产品和非遗产品热销,将乡村“文化流量”转为“经济增量”。在北大街文化街区、三水广场、步行街搭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发放消费券培育新型服务,文旅消费动能持续释放。

金秋十月,三水大地弦歌不辍,生机盎然。姜堰儿女正以更加充实、丰富、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书写着“康养名城 活力姜堰”的新篇章。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