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漫评:以公平之笔绘就基础教育新图景

金秋九月,书声琅琅。从学前课堂到高中校园,从全面推行每天一节体育课到强化科学教育,从空调冷风到助学金暖光……2025年秋季新学期开学,江苏省中小学生迎来多项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教育政策新变化,覆盖学前至高中各阶段。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人生公平的起点。如何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这个秋学期江苏推出的这些“细微处的改变”,回应群众期盼,饱含公平温度,不仅是教育服务的升级,更是江苏用实际行动书写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民生答卷。

从“入园减负”到“助学提标”,公平底色更鲜亮。教育公平的起点,在于让每个孩子都能平等享有教育资源。今年秋季,江苏将“学前一年免保教费”政策全面推开,公办园大班儿童直接免单,民办园孩子参照公办标准减免费用。政策打破了园所类型、城乡地域的界限,让“普惠”二字真正走进每个家庭。在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提标”政策则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撑起了“保护伞”。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平均标准从每生每年2000元提高到2300元,南京等地更细化分类,对低保家庭子女、孤儿等群体给予最高3500元资助,同时免除学费、教材费等费用。从幼儿园到高中,江苏用“减费+提标”的组合拳,让教育公平的阳光照亮每个成长阶段。

从“体育课全覆盖”到“空调进教室”,公平体验无温差。教育公平不仅是机会的平等,也是体验的均衡。“全省小学每天1节体育课”的新政,给了孩子们更多在阳光下奔跑的机会。以往,部分学校因课时紧张、场地有限,存在体育课“被挤占”的情况,农村学校尤其明显。如今政策明确要求“优化课时统筹”“晒课表公示”,不得以任何形式推诿。这既是对“健康第一”理念的践行,更是城乡教育体验差距的缩小。“全省中小学空调全覆盖”的民生工程,让江苏1543所学校的3万多间教室装上空调。炎炎夏里,农村学校的孩子不再因闷热分心;寒冬里,偏远地区的学子也能在温暖的环境中学习。曾经,“有没有空调”是城乡学校硬件差距的直观体现,如今“一校一策”的改造,让每个教室都有了相同的温度。

从“试水春秋假”到“科学教育加码”,公平发展无边界。教育公平的深层内涵,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多元发展的机会。今年秋季,江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试行春秋假”,将“五一”“国庆”前3个工作日设为假期。农村孩子有时间参与研学,城市孩子也能跳出“补课圈”,在假期探索兴趣。在课后服务领域,“提升科学教育比例”的新政则为学生打开“科学之门”。江苏要求进阶式开展科学类课后服务,从自然观测到创客活动,从工程实践到项目研究,同时确保每所学校至少有1名科学副校长,邀请高校科学家、理工科专家进校园。通过“师资下沉”“资源联动”,农村孩子也能亲手做实验、听专家讲课,和城市孩子一样感受科学的魅力。从“假期拓展”到“兴趣培养”,江苏用“多元赋能”让教育公平延伸到成长的每个维度。

教育公平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由“免一顿保教费”“多一节体育课”“一间有空调的教室”这样的细节构成。这个秋季,江苏的教育新政滋润着每个学子的成长之路。未来,随着县域高中振兴、跨省转学“一网通办”等政策的深化,江苏必将继续以公平为笔,绘就更多让百姓满意的教育图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教育的阳光下,自信地走向未来。(文/高一帆 漫画/潘磊)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