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婷婷
通讯员 张慧
“以前送快递,眼里只有门牌号,现在送快递,心里还装着消防栓和灭火器,兜里装着反诈宣传册……”眼下,鼓楼区积极引导外卖小哥、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化身“流动网格员”,通过网格小事“随手帮”、安全隐患“随手拍”、政策宣传“随手派”等方式,让自己从“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主体”,成为穿梭街巷的网格治理“生力军”。
从“送单者”到“治理者”,“骑”心协力拉好“安全网”
外卖骑手和快递员熟悉每个楼栋、每个路口,南京市鼓楼区正在展开一场凝“新”聚力的变革,将这支“天然网格力量”纳入治理体系。
在挹江门街道戴家巷社区,快递员杨小雨在派件途中,会特意绕到微型消防站前,检查设备是否完好;路过楼道时,会留意消防通道是否畅通;甚至遇到居民堆放杂物,也会轻声提醒……经过社区筛选和培训,他和同事们已成为社区里的“移动探头”。
“翠平路栏杆松动。”“幕府西路路牌被树枝盖住,影响行人和驾驶员视线。”外卖骑手、快递员在路上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和环境卫生等问题,便以“照片+位置”形式上传至社区组建的“随手拍微信群”,网格员收到信息后及时处理反馈。“随手一拍,就可以助力城市更安全,我们心里很有成就感。”宝塔桥街道一名外卖员感慨。
从“安全哨兵”到“温情信使”,暖心治理有“骑”效
“流动网格员”的电瓶车穿梭于街巷,不仅织密了安全网,更传递着城市温情。
在热河南路街道小桃园社区,多名外卖骑手载着332份糕点,与社区网格员一同叩响高龄老人的家门。送餐箱里除了餐食,还有社区为独居老人代购的生活物资。
“派送清单”里还藏着巧思。宝塔桥街道的快递包裹上,贴着网格员微信二维码,居民遇到难题,扫码即可“一键反映”;外卖餐箱变身移动宣传栏,消防安全提示随着餐食送入千家万户。更令人动容的是“意外发现”——快递驿站负责人“詹姐”发现独居老人王阿姨频繁购买保健品后,立即联动社区网格员一次次上门探望、疏导,让老人走出被诈骗的心理阴影。
这支队伍甚至成为反诈战线上的“奇兵”。在热河南路街道二板桥派出所的培训下,几名外卖骑手化身“移动反诈宣传员”,送餐时多问的一句“您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了吗”惠及众多家庭。
从“单向服务”到“双向奔赴”,一份有回响的“真诚契约”
要让“流动网格员”们留得住、干得好,“将心比心”必不可少。在一个个“宁小蜂驿站”,送完快递和外卖的骑手们在空调房里歇脚,一边喝着热水,一边查看自己的“积分兑换清单”。
该区制定的《网格服务积分管理办法》共包含安全隐患排查、文明劝导、卫生问题等18项积分项目,骑手每完成一项,便可获得50—100分不等的积分奖励。在鼓楼区联合各商圈联盟推出的“积分当钱花”活动里,骑手可以以积分消费。
这份“契约”还藏着更多温度。鼓楼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定期开展的网格座谈会上,我们会主动收集汇总骑手们遇到的难处,尽可能解决他们在住房租赁、子女入学等方面遇到的生活难题。”
“以前觉得城市是别人的,现在发现我们也是‘主人’。”杨小雨说。如今,鼓楼区的流动网格员队伍仍在壮大,他们用车轮丈量街巷,用镜头记录问题,用双手传递温暖,在送单轨迹与治理网格的交织中,写就一部新就业群体与城市共生共荣的鲜活篇章。正如一位社区书记所言:“当骑手们从‘过路人’变成‘自家人’,这座城市的毛细血管就被真正打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