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趁着天气晴好,泗阳县新袁镇白水村居民韩发武正忙着整理庭院。在上海做了30多年汽配生意后,他选择回到家乡定居,“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村民广场上热热闹闹,房前屋后还有花花草草,大城市也难有这样的好风景呢!”
去年以来,泗阳县以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为引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完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及乡村治理绩效提升,聚力打造“平畴沃野、桃果飘香、林海绿都、陌上泗阳”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县15个村获评第一批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去年重点培育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6个。
泗阳县委农办主任刘西表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需要聚焦农民群众所感所及的实事难事,持之以恒地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精耕细作,让和美乡村不仅有“颜值”更有“内涵”,为推动“千里运河最美县”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去年8月,白水村党支部书记谢娟新到村任职走访时发现,农村公共空间治理腾出来的边角地、废弃宅基地杂草丛生,秸秆乱堆乱放,农户随意拴牛圈羊污水横流。同时,部分农民反映无处种菜十分不便,邻里间因争地种菜而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
对此,白水村党支部、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征求意见后,将边角地、废弃宅基地整理成19.5亩的“共享小菜园”。每一小块占地一分左右、年租金100元,既改善了居住环境、解决了农民种菜问题,还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对23户“五保”老人,村里专门开辟“爱心菜园”,村委会成员帮助种植管理,免费提供各类蔬菜。65岁的农民韩成功称赞道:“菜园虽小,但是可以解决家家户户生活的大问题呢,想吃什么就种什么,方便又实惠!”
为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颜值”,泗阳县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生活垃圾分类,完成8800户以上农村户厕改建、10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管控,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着眼“四沿”“五旁”,强化农村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整治,推进村庄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工作,持续推动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针对全县215个涉农村居实际情况,2024年计划总投资6.62亿元,用于兴办村庄公共配套、产业发展、风貌提升、垃圾分类治理、黑臭水体整治、农村道路提升等民生实事类项目。
新袁镇三岔新村有户籍人口3361人,其中三分之二外出或在镇工业园务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铭真介绍,除引导劳动力就近务工外,村里还引进大户扩大传统中药材种植面积,常年为60多名留守妇女和老人提供就业机会,人均日工资70元。
让农民有事做、有钱赚,“钱袋子”鼓起来生活才会更美好。围绕特色农业、家门口就业、“三来一加”等产业项目,泗阳县扩大城厢蔬菜、卢集桃果、裴圩优质稻米、新袁食品加工、李口预制菜等乡村产业发展模式集聚效应,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推动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增收致富。预计2024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43个省新认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超30万元,全县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超90万元。
“用安置费冲抵后,俺买这套房子只花了4000块!”在三庄镇费渡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居住点,腿脚不便的低保户陈德才对60.27平方米、独门独院的“暖心房”很是满意。该居住点规划住房242套,面积在60—140平方米,目前已安置20户建档立卡户。
在坚持多规合一、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泗阳县科学合理确定农房改善项目布局,规划建设城区项目5个、镇区项目8个、新型农村社区项目36个,全面做好路水电气网视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构建触手可及、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乡村风貌、城市配套”。出台农房改善兜底保障政策,对一般低收入户,以低于普通农户安置价10%—15%的标准提供优惠,对分散供养的“五保户”,建设60平方米左右的“暖心房”进行安置,并且每月给予一定额度的水电费补贴,确保特困群体老有所居、老有优居,实现应兜尽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