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为笔,记录运河悠久历史文化;以情为墨,书写运河沿岸时代变迁。在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江苏省委宣传部联合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全媒体系列专题《写给运河的一封信》。
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后,苏州市政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来协调大运河遗产保护,大运河遗产监测管理中心这个全新的部门应运而生。过程中,苏州市文物局引入了“水陆空”一体化的保护措施,从水下、水面、空中三个维度对大运河遗产进行保护性监测。2023年,陆辰旭也从文保所被派驻到监测中心,和同事们一道,负责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安全。
陆辰旭表示,现在的监测工作科技感满满。“水陆空”一体化里的“水”是无人小艇水下多波束探测,“陆”是人工地面巡查,“空”则是无人机空中固定航线,沿河扫描大运河的数据,最终三组数据会与之前的历史数据进行比对。
物质文化遗产,不只是大运河本身,还包括沿途的建筑、整体风貌,所以,保护沿途遗产的完整性同样重要。陆辰旭说,自己是苏州人,因为这份工作,他才更深入地了解了运河。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全长73公里,几乎串联起苏州城所有的文保建筑,比如吴江古纤道,宝带桥,盘门,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含全晋会馆,山塘历史文化街区含虎丘云岩寺塔等。
虎丘塔很多人都知道,它是斜着的。其实从元明时期起,塔身就开始倾斜了。直到二十世纪后期,古建专家采用铁箍灌浆加固塔基等技术手段,才从根本上遏制了塔体的继续倾斜。陆辰旭现在的工作之一,就是在运河边继续保护它。他和同事们用“全站仪”定期查看虎丘塔的倾斜角度:目前是3度左右。除此之外,虎丘塔内一层还设置了24小时的监测位,可以提供长时效的监测数据。
在陆辰旭这些文保人的努力下,这几年,苏州完成了对运河沿线各遗产点位的保护和修缮工作,完成了对虎丘云岩寺塔的保养,吴江运河古纤道的维修、胥门城墙的修缮,盘门内城河驳岸和城墙的抢修等项目。
陆辰旭说,从初中开始,他上学都要骑车经过长长的南园桥,跨过环城河,这条路,他骑了六年。那时,运河像一个在身边守护着他的长者。而现在,他成为了一名文保人,保护运河,守护他沿线的文物,他觉得非常幸运。
陆辰旭用自己的摄影爱好,记录着运河的变化,拍了一部和运河有关的微纪录片。他说,文保人现在所做的一切,在五十年、一百年后,也将成为运河的一部分,成为这项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传承给后代,源远流长,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