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化市凭借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秉持向“新”而兴、化“绿”为金的核心理念,积极推进农业、文化、旅游三大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多元化、高质量增长,更描绘出一幅幅绚烂多彩、生机勃勃的发展新“丰”景。
科技引领,重塑田野希望
兴化市自古以来便是“鱼米之乡”,如今正全力推动农业的全面革新。在这片田野上,科技创新的火花不断碰撞,智慧农业的浪潮汹涌澎湃,传统农业与加工业深度融合,共同编织着兴化农业转型升级的壮丽诗篇。
兴化市坚持稳产保供,确保粮食安全。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兴化市2023年粮食总产量逾25亿斤。为实现优粮优储,兴化市不断提升仓储设施现代化水平,全市完好仓容达138.45万吨,现代型仓储设施覆盖率达98.47%, 容量达69.60万吨。同时,兴化市还积极推广优质稻种,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确保粮食安全。
兴化市以河蟹、淡水鱼、小龙虾等为主导产业,全力构建“五大产业链”,通过产业链的构建、延长和提升,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兴化市是全国最大的蟹产区,也是最大的优质蟹源供应县(市),全国每8只生态蟹就有1只来自兴化。
近年来,兴化市还积极推广虾蟹混养“兴化模式”,通过科技赋能,提高养殖效益。在千垛镇陈杨村,驻村工作队计划打造特色水产(螺蛳)育苗研发基地、螺蛳主题民宿等一系列精品子项目,预计每年可以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45万元,还能带动30多名村民“家门口”就业。
兴化市注重三产融合,坚持项目和企业一体推进。通过构建“2+N”农业全产业链,兴化市已建成国家香葱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并涌现出一批省级农业全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骨干企业。
生态优先,共筑绿色家园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实基础。绿色发展,是兴化市在城市建设中的核心理念。兴化市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典范城市。
近年来,兴化市积极推进生态河道整治提升行动,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畅通、岸坡整治、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等措施,打造人水和谐的“鱼米之乡”。在沙沟镇,镇党委、政府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生态管控区范围内退渔还湖工作,生态修复水体,增加生物多样性。同时,该镇还高标准开展生态河道整治提升行动,对境内的子婴河、李中河、潼河、沙黄河等省市级“生态型”样板河道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精细化打造,逐步形成“一河一路一景”新格局。
同时,兴化市注重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推动主导产业提质、特色产业扩面。沙沟镇沙北、水金等村建设生态渔业养殖园区,生产绿色无公害淡水产品;官河、斜沟等村积极探索“虾藕共生、田沟共作”生态复合型种养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此外,兴化市还积极培育健康食品产业,通过补链、强链、延链,将健康食品产业打造成为当地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在兴化经济开发区,伽力森主食企业(江苏)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黄油生产基地,日产黄油达70吨;安井食品自2011年落地兴化以来,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速冻调制食品生产基地。
融合创新,点亮乡村未来
近年来,兴化持续挖掘垛田菜花、森林湖泊、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不断描绘乡村振兴好“丰”景。
千垛景区是兴化市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佼佼者。这里每年种植上千亩菊花和油菜花,其中,千垛景区菊花核心面积1000多亩,除了观赏菊外,景区还种植了大量的经济菊,经过加工制作以后,可以作为茶饮原料和药品原料。按照不同品种,每亩可以采摘1.4吨到1.8吨菊花。日前,景区菊花已采摘400多亩,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还给周边村民增加了务工收入。
菊花盛开时节,也是品尝大闸蟹的最佳季节。今年9月28日,兴化市通过打造“品蟹赏菊”旅游季,推出“德胜湖”螃蟹宴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此外,千垛景区还推出了水上森林、荷塘月色等特色旅游项目,让游客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感受浓厚的乡村文化气息。
除了千垛景区外,兴化市还积极推进其他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在沙沟镇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打造古法捕钓“十八帮”渔事体验区,挖掘传承特色“渔文化”;在大纵湖景区推出湿地生态游等项目让游客感受湿地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兴化市持续放大生态效应,不断完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兴化市负责人表示,兴化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精心打造“春看菜花、夏赏荷花、秋品菊花、冬览芦花”四季花海旅游品牌,深入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发展形成有内涵、有特色、有效益的文旅产业片区,探索出一条镇村集体、国企民企以及老百姓共同富裕的兴化文旅融合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