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 江苏常州:推动“产科教”深度融合,打造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半年多时间,跑了北京、武汉、西安、大连等10多个城市,踏遍湖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20多所高校。今年以来,常州市产科教联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扩大“朋友圈”,聚焦企业需求,拓展资源渠道,链接科技成果,开展技术攻关,让平台成为推动常州产业创新的重要力量。



更聚焦:联盟成员的力量不断壮大

常州弗劳恩霍夫IOSB基地是常州市产科教联盟的首批成员,自去年加入平台以来,基地负责人穆宏就积极与地方企业开展对接。

“我们基地成立的目的,就是依托德国弗劳恩霍夫光电、系统技术及图像处理研究所,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为企业提供数字化核心产品和解决方案。”穆宏说,数据采集的软硬件、预测性维护与设备监控相关的软硬件、基于西门子数字孪生软件等是基地的“拳头”技术产品。



常州弗劳恩霍夫IOSB基地

基地与常州聚焦橡塑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的“基于工业大数据的高分子材料生产线质量控制”应用研究项目即将进入尾声。该公司在模压工艺环节有一道工序,需要将丁基胶材料挤出,类似于“挤牙膏”。“挤”出的量和厚度,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成本。基地引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系统,包括数据采集与集成、数据分析与建模、智能化设备升级、智能化质量控制体系、远程运维系统建立,让“挤牙膏”工艺变得智能、高效、节能,彻底解决了当前丁基胶材料制备工艺中存在的问题。



在联盟成员中,江苏中科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与江苏美淼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已结出硕果。7月25日,我省首个用户侧全钒液流储能电站项目在溧阳市正式并网投运。这座由江苏美淼储能设计、研发、生产、交付的储能电站,把新能源和储能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采用更为安全长时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解决了光伏发电储能“痛点”,平滑电力输出波动,实现了从技术成果到规模化产业化的重大跨越。

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联盟成员单位已从启动之初的79家增加至95家;目前,线上平台已成功入驻50多位专家、100多位技术经理人、1000多家科技型企业,具备了供需发布、技术咨询、线上路演等功能,可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搜索、供需自动匹配、数据交换共享等服务。

更精准:技术经理人链接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常州市产科教联盟一方面依靠平台发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技术经理人”的作用,打通创新合作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技术”与“产业”的双向奔赴。

“联盟要求我们时刻关注常州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合成生物、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同时收集企业的技术需求,特别是涉及关键核心竞争力和‘卡脖子’技术难题,让‘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技术经理人王利勇说,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中科智能院科技服务应用中心副主任。

2022年,常州市产科教联盟联合中科智能院走进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在这里进行了长达7个多月的现场实地调研,其间,双方组织召开了15次项目讨论会,王利勇全程参与。

“中科智能院的专家在为企业进行智能工厂规划服务的过程中,研制了一条柔性智能的矿用电源自动老化测试Demo线,实现了老化产品的自动搬运、自动识别追溯、自动对接、分区智能老化。”王利勇介绍,这套新系统彻底实现产线“无人化”,单次老化占地面积减少50%,老化效率提升40%以上,产品质量提升20%,大幅提升了电源产品老化效率和老化过程的安全性能。今年2月,研究院又为煤科院复制了4条具有相同功能的老化测试线,目前设备已经在客户现场全部安装完成,工程师们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和验收工作。



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办公室主任朱齐白的另一个身份,是常州市产科教联盟的技术经理人。7月17日,他参与组织了“2024年江苏省‘J-TOP创新挑战季’合成生物产业专场——北京化工大学2024生物医用材料及合成生物学科技成果对接会”。“对接会比较成功,会上推介了北化常州合成生物智能计算服务平台及相关技术,当场就有企业家找到专家教授,表示对这些高质量科技成果很感兴趣,互留了通讯方式。”朱齐白说,目前,智能计算服务平台正与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进行深度对接,后期,北化常州研究院还会与更多企业进行交流对接,让科技成果转化更精准,更有效。

据了解,联盟成立以来,其技术经理人通过各类活动、广泛走访调研全市重点企业等方式,挖掘企业技术需求,帮助院所和企业建立联系,促进成果和需求对接。截至今年7月,平台挖掘全市企业技术需求346项,已解决需求195项,累计发布科技成果790项,组织高校院所和企业召开供需对接会80余场,累计促成合同金额3466.4万元。

更专业:高层次人才“双岗互聘”

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今年,常州首次将高层次人才“双岗互聘”范围扩大至全市高校和企业。2024年度“双岗互聘计划”两批共遴选出947名高层次人才,在全市高科技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之间开展“双岗互聘”。

相比市内人才岗位的匹配对接,市外人才由于距离等限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与市外高校人才的对接中,联盟充分发挥高校院所联盟优势,广泛调动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30多所市外重点高校资源,吸引了278名市外人才报名参与“双岗互聘计划”。



同时,根据所聘人才专业优势,联盟筛选出常州重点产业、星级企业岗位需求,向人才推荐,最终成功撮合199位市外高校人才(占全部人才的21%)与常州企业达成合作。“这些人才将与聘用单位合作开展科研创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增强各地人才的柔性流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联盟平台负责人王冬林说。

来自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的蔡昌松老师,是今年7月第二批“双岗互聘”高层次人才,刚刚受聘为中天钢铁集团电气工程师。“常州的‘双岗互聘’政策为高校教师和企业之间搭建了一个互动平台。政府的介入解决了我们这些教师长期难以直接参与企业实际生产的问题。”蔡昌松说,通过在企业任职,他可以利用高校科研优势,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进行技术改造。同时,这种深入企业一线的实践活动也有助于高校加强学科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企业同样对“双岗互聘”来的高层次人才充满期许。在首批“双岗互聘”中,江苏沃尔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聘用了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青年教师林里伟,未来一年里,林里伟将与企业研发团队一道,围绕新型环保建材以及建材废料回收领域的难题开展联合技术攻关。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仅仅依靠自己的研发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找到新的途径,引入新的资源,‘双岗互聘’的高层次人才更专业,可以针对性地为我们解决技术难题。”江苏沃尔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霄说。

(首席记者 姜小莉)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