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宠爱”青少年,让文博场馆热留下持久温度

  三星堆文物北京展“人山人海”,山西博物院预约火爆,苏州博物馆加场夜游活动……这个暑期,各地文博场馆再掀热潮,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将逛馆、看展列为打卡计划。持续火热的文博场馆于青少年而言是个文化课堂,培育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平台。未来,如何持续“涨粉”,留住年轻人,进行“适青化”探索,将成为做活文博场馆的重要命题。

  花式“整活”,传统文博场馆可亲可感。数字与科技的全新赋能下,别具一格的新场景带来不一般的新体验。充分考虑青少年视角与接受能力,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推出球状巨幕影片《中华科技文明展(序)》,将大禹治水、都江堰工程等中国古代科技表现得直观而震撼;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不止运河”沉浸式体验展可以让游客仿佛坐在船上,畅游古今。而除了科技“狠活”外,文博场馆更懂年轻人,在互动性、趣味性体验上下功夫。如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秦汉文明”系列主题课程;苏州博物馆推出了“拙政问雅·夜苏博Plus版”夜游活动。让青少年停下驻足,各大博物馆可谓“各显神通”。

  持续“热”起来更要持续“火”下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经验的丰富,文旅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以文化、历史为标识的文博场馆将成为游客的“必选项”。保持“热度”,需要在内容供给上做好“加法”。当前,部分博物馆没有深挖自身特色,存在“千馆一面”的尴尬局面,简单的文物堆砌难以打动观众。文博场馆不仅要在文物解读、游线设计等方面做好精细化设计,还需培养一支文博场馆专业人才队伍,由此不断满足不同青年观众的知识需求。针对研学热,文博场馆不能一哄而上,而是要体现教育意义,让博物馆研学游研之有物,学而广博。当前,许多博物馆已取消“预约制”,面对大客流,更需要在服务理念、场景营造等方面下足功夫,让“博物馆热”经久不衰。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用好“博物馆热”,让其成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博物馆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是传承文明与弘扬文化的殿堂。当人们把参观博物馆当成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那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必然在提高,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由衷认同,而这种认同恰巧是青少年最为需要的。真正发挥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一方面要加大对博物馆的投入和支持,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其跨学科学习平台作用,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走进孩子身边,提升学习体验。

  博物馆是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未来,乘势而上,守正创新,博物馆将真正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闪耀着传统文化光芒的同时,在人们心中留下持久温度。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