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沿江11省市媒体联动,名家和各地学生接力诵读 “大美长江”穿越古今,十二时辰诗歌朗诵会踏浪而来


在诗文歌赋中品味长江文化,在两岸美景中寄托长江儿女的壮丽情怀。7月27日上午8点,“大美长江”十二时辰诗歌朗诵会在南京五马渡拉开帷幕,扬子晚报紫牛直播、扬眼直播、喜马拉雅和沿江媒体同步直播。

启动仪式

穿越千年时空

李白来打call

借助AI技术,白衣飘飘的诗仙李白现身直播现场,吟诵“飘飘江风起,萧飒海树秋。登舻美清夜,挂席移轻舟。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怀君不可见,望远增离忧”。在优美入画的清雅景色中,李白直抒胸臆,吐露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全诗如行云流水,神奇而富有情趣。这首《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里面的崔宗之,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为他画过像:“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潇洒英俊,皎如玉树,豪饮狂放,傲岸不羁,性格与李白有相近之处。正所谓:月涌大江流,友情万古长。

Ai李白吟诗

当长江遇见塞纳河,是怎样的体验?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7日凌晨在法国巴黎揭开战幕。同是历史文化名城,巴黎和南京有着众多古老又年轻的滨水闪光点。扬子晚报特派记者张晨瑆在塞纳河畔带来诗朗诵: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跨越山海,两条江河奇妙共振。

扬子晚报特派记者张晨瑆在塞纳河畔带来诗朗诵

文史专家、国家一级作家,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王振羽先生跟大家分享了他眼中的“李白与长江”。在演讲中,王振羽凭借对李白的精湛研究,以多首李白创作的诗歌,将其眷恋长江的一生串联了起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这是李白第一次出川的作品;“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这是他漫游金陵留下的名句;“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在流放夜郎,船过三峡,让他感慨万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遇赦返程,让他狂喜,词句间可见雀跃不已……

孙晓云短视频祝贺

扬子江艺术团激情朗诵

为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在江苏省委网信办指导下,扬子晚报网/紫牛新闻推出“美丽新时代 诗话新长江”融媒体行动。作为《江苏省2024年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置方案》的入列项目,已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大美长江”十二时辰诗歌朗诵会是该融媒体行动的重点线下活动。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孙晓云发来了祝贺短视频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孙晓云发来了祝贺短视频。她说: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是在长江流域长大的书法家、文艺工作者,滋养我的滔滔江水承载着我对家乡的无限情感,充分传承和延续长江悠久的历史文脉,这将是我一生当仁不让的责任。”孙晓云希望能够通过《大美长江》一书让当下的读者们借乘书法之舟,驰骋荡漾在长江的峥嵘岁月和历史文脉中。现场,《大美长江》书法作品应合着扬子江朗诵艺术团的表演,在大屏现场展示,气势雄浑、灵动典雅。

新华日报党委委员、扬子晚报总编辑王文坚致辞

新华日报党委委员、扬子晚报总编辑王文坚致辞,他说:各地媒体精心组织策划,广泛发动当地的学校、朗诵社团积极参与,录制了充满情感和力量、表现当地长江文化的诗朗诵节目,极为精彩动人。同时,各家媒体还在各自的平台,推出长江专题报道,一起在我们的紫牛专题“美丽新时代,诗话新长江”呈现。长江文化作为华夏儿女数千年来共同的精神家园和情感寄托,在海峡两岸都有着深厚的人文基础和传承基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今天的我们,正站在中国式现代化远航的巨轮上,劈波斩浪。相信一如这延绵不绝的滔滔江水,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奔腾不息,一往无前。”

扬子江朗诵艺术团激情表演

扬子江朗诵艺术团,带来了极具舞台表现力的朗诵节目。团长杨薇说,在接到邀约的近2个月里,每周二四六固定时间集合,团员们反复排练,自己找配乐,发挥了极大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成员中既有退休老人,也有还在读书的学生。现年75岁的高祥生先生朗诵的是明代薛章宪的《大江赋》节选,这篇辞赋篇幅长,生僻字多,给朗诵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我就一点点地啃,先查古汉语字典,把生僻字解决了,再搞清楚整首赋的意思。”著名诗人杨德祥先生吟诵了自创的长江诗词《好一江春水》,他认为,时代在发展进步,长江的文化内涵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我要把我们现在新时代对长江的理解,将我们长江沿线这些城市的文化编织、展示在我的诗歌当中,让大美长江与新时代合拍,与现在的读者产生共鸣。”

台湾小朋友与嘉宾合影

展示两岸小朋友绘制的“大美长江”画卷

台湾学生萧丞萱、王盈又、许薇婷、陈昱岱、杨礼徽、刘于纶带来了声情并茂的诗朗诵《跟着李白游长江》。随着那些流传千古的名句,大家仿佛跨越千年的时光,跟着意气风发的青年李白,一起踏上波澜壮阔的旅程……

扬子江朗诵艺术团与嘉宾合影

沿江11个省市联动

各地学生接力朗诵长江诗词

“大美长江”以一天24小时(十二时辰)为节目时间单位,以长江为舞台,以名家和中小学生接力朗诵的方式,通过5G直播,在长江流经的11个省市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接力朗诵。

该项目联动长江沿线11个城市的媒体,青海日报、 封面新闻、 西藏日报 、春城晚报、重庆日报 、长江日报 、长沙晚报、 江西日报、合肥晚报、 新民晚报 、扬子晚报、南京广播电视集团等各地媒体精心组织策划,各地的诗朗诵节目精彩纷呈。

青海学生朗诵诗歌

27日中午12点,直播进入沿江各省市接力朗诵阶段。青海篇,青海日报与西宁市第八中学的学生们响应本次行动,以诗歌吟诵三江之源,美丽的航拍镜头令人印象深刻,伴随着学生们情感丰沛的诗诵与旁白的解读,青海的人文风情与长江之源的画卷徐徐展开在观众眼前;四川篇,在封面新闻的组织协调下,宜宾东辰学校的18个孩子们在长江边,一色的白衣飘飘,用稚嫩的童声诗咏长江文脉;云南篇,在由《春城晚报》推荐的小学生们的朗诵中,打开此番云南诗词之旅,诗情洋溢的小朗诵者来自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昆明市红旗小学、昆明市文林小学、昆明市明通小学等学校;重庆篇,联合新重庆-重庆日报、重庆外国语学校一起推出,“天下诗人皆入蜀,行到三峡必有诗”,从古诗源头到李、杜华章,再到群星闪耀的新诗,学生们通过这次机会来讲述长江文化带的巴渝诗歌源流;湖北篇,在长江日报和长江网的组织协调下,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大兴路小学为本次活动精心制作了朗诵视频,以保护长江为话题,同学们进行诗词吟诵之外,还对照自身谈感受、谈启发,也介绍了学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努力;江西篇,联合江西日报、九江市柴桑区第三小学、永新县任弼时中学、修水县第八中学一起推出,学生们倾情朗诵了《九江春望》、《望庐山五老峰》等描写江西段长江的古诗词;安徽篇,在合肥日报传媒集团与合肥当地多所学校的合作努力下,在美丽的巢湖湖畔完成了拍摄,策划团队选择古诗词时以“淝河之水注入巢湖,巢湖之水流到长江”为整体思路,选择代表性诗词链接了淝河、巢湖、长江三个水域之间的关系,作为朗诵的重点部分;上海篇,在新民晚报、上海江东书院和上海浦东新区融媒体艺术中心艺术团的组织下,孩子们在江边、在亭台楼阁中拍摄,就像是诗词游一样沉浸其中……

武汉小学生朗诵李白诗歌

云南小朋友朗诵长江诗歌

值得一提的是,各家媒体还纷纷推出了各自的长江专题策划。新民晚报推出“长江大保护”专题,封面新闻推出“川流中国”专题,长江网推出“探访感悟长江”系列报道,一起在“美丽新时代,诗话新长江”紫牛专题重磅呈现,集众地之力,筑牢长江生态屏障,守护好一江清水。

一起追江豚

“快来表达对你长江的爱”

此前,一则《快来表达你对长江的爱!紫牛新闻全球征集长江诗词朗诵、江豚等江景短视频》激起了热烈的反响。已追拍江豚9年的南京人朱明雪发来了他抓拍到的精彩难得的江豚靓照,江豚或在水面探头嬉戏,或从水面一跃而起,微笑脸和圆滚滚的身姿煞是可爱;宜昌摄影师杨河记录下罕见江豚宝宝画面:身上有着一圈圈白色的勒痕,原来,这些勒痕是出生不到一周的江豚宝宝特有的痕迹,因为江豚分娩时间很长,一般需要十几个小时,在生产过程中江豚妈妈随着宫缩不断把胎儿推出来,产道的挤压就会在江豚宝宝的身上留下一道一道勒痕;江西摄影师余会功数十年如一日守护着江中精灵,最疯狂的时候,他会每日驱车180公里,从南昌家中赶到江边拍江豚,寒冬腊月里他腰上系根绳就站在冰冷的湖水中举着相机等待江豚的出现……

追江豚

一大批护渔人、护豚人脱颖而出。铜陵张明浩,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从事长江野生动物保护,他欣慰于如今长江水质变好、江豚数量增加,2022年的一次考察中,他一小时内在江面发现了43头江豚,声呐显示,江面下还有63头;90后谭格生活在洞庭湖边,2018年加入江豚保护队伍,身着带有江豚logo的工作服,她频频出现在护水、护渔一线,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万小时,累计行程1万余公里;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专职秘书长姜盟辞去稳定工作转向全职公益追江豚,“为什么我要做这个事,首先我个人很喜欢这个动物,另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是:江豚是长江环境大保护的代表性物种,具有重要意义,南京的江豚资源也比较好,做这个事对南京、对我们国家都具有特别的意义。”南京是唯一一个能在城区里看见极度濒危物种江豚的大城市,有十多个比较容易看见江豚的“打卡点”,基本都在主城区的沿江地段,交通便利,市民们江边散步就可能看见江豚鱼跃还真不是天方夜谭……

2024南京长江民乐汇

长达4个半小时的饕鬄盛宴

由南京广播电视集团呈现、长达4个半小时的2024南京长江民乐汇送上了饕餮盛宴。在耳熟能详的陕北民歌《山丹丹》声中,由南京民族乐团、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陕西民族乐团、米脂吹打乐团百余位民乐艺术家共同呈现的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永远的山丹丹》拉开了2024南京长江民乐汇的序幕,开启“长江与黄河的对话”。作品集合了腰鼓、唢呐、信天游、说书等陕北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形式,展示出长江文化、黄土文化的厚重变迁和丰富多元。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包头市艺术剧院民族乐团、山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陕西民族乐团、河南民族乐团、山东民族乐团、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6家团体也一一登台,共同演绎《当丝竹遇见管乐》,展现南北“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音乐风格,优美婉转的江南丝竹遇上壮丽豪放的北方吹管,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而青海省演艺集团、成都民族乐团、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编钟国乐团、安徽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南京民族乐团的音乐家们,在长江岸边奏响《扬子风华》,以音乐为桨,挖掘长江流域丰富璀璨的民乐资源与人文底蕴,用民歌赞美生活和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

茨姆朗诵长江诗篇

竹内亮送上《再会长江》

晚上8:30,夜深沉,进入长江慢直播。栖霞山大桥、沪苏通大桥、润扬大桥、泰州大桥四个点位长江的实况,令人感觉到江流无声,日子如水。

24小时直播的收尾之作在28日的早晨。导演竹内亮送上《再会长江》首尾2集,从长江之源到南京滨江,母亲河十年来的巨变令人动容。镜头下的长江,既有绚丽多彩的山川美景,也有两岸城市鳞次栉比的壮观景象,更有人们奋斗的身影和温情的故事。

藏族姑娘仁青茨姆在香格里拉朗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在竹内亮的镜头下,这十年来,无论是山川美景,还是长江沿岸人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中,一位名叫仁青茨姆的藏族姑娘的故事尤为动人。十年前,茨姆四年级辍学,17岁包办婚姻,十年后,茨姆妹妹不仅上了大学,可以自由恋爱,能够坦然探讨婚姻问题,自主选择结婚与否;十年前,家人不允许茨姆出远门,十年后,茨姆能够对广阔天地侃侃而谈,实现自己的民宿老板梦想;十年前,香格里拉和上海就像两个世界,十年后,两个世界的差距慢慢缩小,村村通路,村村通网,让中国各地各族人民得以像长江一样流动和融合。基础建设和网络技术,无一不在拉近沿海与内陆,城市与乡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巨变的十年,对国家是,对个人更是。

眼下正值暑假,仁青茨姆的民宿忙得不可开交,在《再会长江》导演竹内亮和本报的盛情相邀之下,她依然挤出时间为“大美长江十二时辰”活动发来了长江诗歌朗诵。她身着藏族服饰,在香格里拉纳帕海景区,在青山白马旁,朗诵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之所以选择在这里拍摄,因为这里是她命运的齿轮发生转变的幸运地……直播至此结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冯秋红 臧磊 沈昭 孔小平 张楠 姜天圣

监制|李军 摄影|朱君贤 主持|李雪琪  视频|陈金刚

直播|戎毅晔  熊越  秦硕 剪辑|马斌

校对 徐珩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